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阅读 天末怀李白① [唐]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

诗歌阅读

天末怀李白①

[唐]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

2.前四句怎样具体表现怀念李白的殷切情意?

3.古人讲究炼字,你认为本诗中最发人深思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1. 诗圣 律诗 2. 首句写萧瑟凉风起于远方,以起兴的手法为全诗奠定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风自远方而来,自然引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询问、怀念。 虽亟盼音讯,但“江湖秋水多”,说明对收到书信(“鸿雁”)的不抱希望;因为“秋水多”隐喻山高水阔,风波险阻,而且隐喻暗示了李白前途坎坷,引出了以下议论。 这几句话结合眼前事物和李白的处境,具体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 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把握。要求学生牢记相关文学常识。杜甫被称为“诗圣”,李白被称为“诗仙”。诗歌体裁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4句,1、2、4句最后一字押韵。一句五个字称五言绝句,七字称七言绝句。律诗:8句,4联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一句五个字称五言律诗,七字称言律诗。 2.本题考查学生的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分析情感即可。“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意思是:凉风飕飕从天边刮起,不知此时你心境怎样。鸿雁捎的消息何时到?只恐江湖秋水多风浪。首联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秋,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这足可见出诗人想念之殷切。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品味诗歌关键词。要求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尾联“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的意思:相比你会与屈原共语,投诗汩罗江诉不平事。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运用

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

①仍怜故多水,万里送行舟。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④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⑤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

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谜底)陆游

(3)(新闻撰写)

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作者: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______________ ,这篇著作中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文中写道,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3)《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朱元思书》一文,借比喻突出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这句话与《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

(5)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如今也被称为公民的第二代身份证。请写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语段中有许多错误,请找出两处语病和一处标点错误,加以修改。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B. 崔颢诗中的“黄鹤楼”与南昌的“滕王阁”、岳阳的“岳阳楼”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C.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是选自这部作品。

D.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