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所欲不逾矩
莫 言
①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我父亲的话不一定正确。因为,一个没有艺术天分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成不了书法家。但即便是没有任何艺术天分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会把字写得好看一些。而只要字写得好看,即便不名一文,亦可走遍天下。
②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是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于是众人刮目相看。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坐上席。
③我这先祖,有一年,去为青州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经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是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
④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的统一性?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字是我故乡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么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手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
(有删改)
1.概括文中与先祖相关的两件事。
2.文中第②段写道:“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当时先祖冷笑的心理活动。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对画线句进行赏析。
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
4.请从先祖写字和做人两方面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涵。
5.结合文章,谈谈中华毛笔字的魅力所在。
为了激发同学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某校七(1)班将在9月12日下午的班会课上举办一次“青春随想”主题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
(1)班长打算邀请校长来参加此次活动,请你写几句话,帮助他得体地向校长提出请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校长特地写了下面一则寄语,对这段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
同学们,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让我们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不是把尽责看作外界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将其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A.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
B.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C.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D.尽责是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和所获得的心灵满足。
(3)活动中,有位同学在发言中引用了习主席的话,但引用过程中出现了几处错误和缺漏,请你帮助他改正。
[A]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B]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C]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 的回忆。
①[A]句有语病,可以修改为:_____。
②[B]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
③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C]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_____)
a.无悔 b.充实 c.持久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______。
(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一些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欢乐生活,如《___》中,对冬天里雪地捕鸟活动的回忆;还有一些作品,如《藤野先生》,在颇具讽刺意味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对___的厌恶与嘲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下榻在澳门渔人码头,急急卸去北京yōng肿的冬装,换一身春天装扮,站在观景阳台上举目远眺。皓月当空,水波潋滟,南中国海温润的春意扑面而来,风中似乎有桂树和兰花的香气。远处,一幢高大建筑上几个金色大字在江水里映出几团金块的倒影,另一幢则更像是金色的游轮夜泊于江中。跨江大桥上的一串串橘黄色灯火呈扇面状荡漾开去,勾勒出桥身清晰的轮kuò,宛若一道彩红横跨珠海澳门两岸。大地沉寂,万物内敛,夜晚的澳门处处盈满了画意与诗情。这是澳门自己的春江花月夜, 它不是怀离人、悼时空,而是歌盛世、咏太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yōng(_______)肿 一幢(_______) 轮kuò(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
(3)“万物内敛”中,“敛”的意思是___;“勾勒”在文中的意思是___。
(4)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澳门夜晚的盛景。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②秋风萧瑟,____。(曹操《观沧海》)
③潮平两岸阔,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强欲登高去,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论语·述而》中,表示善于从正面学习的句子是“____”。
②《天净沙·秋思》中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的句子是“______”。
作文。
痴迷,就是深深的迷恋。
徜徉书海,醉心音乐,欣赏比赛,学习技能……痴迷其中的那份快乐难以割舍,痴迷其中的那份执著不易改变。
因为这份痴迷,生活有了更多的色彩;因为这份痴迷,世界多了进步的动力。
请以“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