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荀子》)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③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即于信。(《韩非子》)
④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
材料三:漫画(见下图)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0字左右。)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
根据名著《格列佛游记》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1)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格列佛游历四个国家的经历。在菲岛有个科学院,这里的科学家们,有的研究从屋顶建起,逐层建到地基的建筑方法。有的研究如何靠嗅觉和触觉来分辨不同的颜色……在马岛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人形动物“____________”是邪恶、肮脏的畜生。这些见闻,体现了这部小说最鲜明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在《格列佛游记》描述的小人国里,如果重要职位出缺,候补人员就会通过绳上跳舞比赛来决定谁接任这个官职。
B.《格列佛游记》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不过,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C.格列佛在慧骤国遇到很有理性、观察敏锐而且判断正确的慧骃马,对它项礼膜拜,学它走路,模仿它说话的腔调。当慧骃马要求他离开时,格列佛非常悲伤。
D.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经“慧骃”国全国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格列佛实现愿望,留了下来。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④蒹葭萋萋,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 (《蒹葭》)
⑤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⑦______________,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huì) 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 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 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_____
②描(huì)_____
③(màn)_____长
④经天(wěi)_____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 改为 _____ ②_____ 改为 _____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与他人相逢,也许是一次情感的寄托;与书籍相逢,也许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大自然相逢,也许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历史相逢,也许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请以“相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依据其中一个材料,结合名著阅读,发挥想象,自拟题目,自定身份,讲述一个小故事。
(材料一)相传施耐庵开学馆的时候,有位从山西来的商人。把自己的儿子罗贯中送来。请他教导。施耐庵见罗贯中谈吐不俗,又踏实好学,就收他做了学生。罗贯中也喜欢历史和文学,和施耐庵志同道合。施耐庵写梁山英雄故事的时候,每写好一回,都和罗贯中一起。仔细推敲,认真修改。
(材料二)相传施耐庵为了完成自己写作《江湖豪客传》(即《水浒传》)的夙愿,带着学生罗贯中,迁居到四面环水,素有“自古邵阳(兴化的别名)好避兵”之说的兴化白驹场。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朱元璋打听到他隐居之地,让刘伯温带着圣旨专程前往。罗贯中听到这件事,立刻告知施耐庵,并与商量对策。当刘伯温来到施耐庵家中,见到施耐庵正好案头上一只栩栩如生的纸老虎厮打。施耐庵一见刘伯温,忙命家人摆上酒菜,殷勤劝酒,自己也一连干了几大杯,然后装着酒醉,伏案睡了。刘伯温看到桌上放着还未写完的“景阳冈武松打虎”的书稿,立时明白施耐庵不愿为官。就怅然而归。
要求:(1)请将作为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预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从来纨绔少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想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选自《时文选粹》第九辑)
1.综观全文,结合自己理解,为文章拟一题目。
2.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的很有特点,请结合文体特点加以简单赏析?
3.第⑧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