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记叙性文章;(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原来我也很优秀 我曾是一个自卑的女孩,我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失败,太多太多的挫折,太多太多的冷漠,太多太多的孤独,这一切的一切,常常令我畏惧。有时,我真想退缩,真想放弃…… 青春,是花季亦是雨季,但为什么正处于如花似玉的青春期的我,却感受不到一丝丝的多情善感,一丝丝的欢欣愉悦,却常常与寂寞相伴,与茫然同行。因为我很渺小,像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整日在自怨自艾中度过。 就在我孤独地流泪,寂寞地唱歌时,上帝终于注意到了我,把你派到我身边把我从苦海之中拯救过来。 你白皙的脸颜常冲我微笑。还记得你在班里夸我功底好,我在台上的每一次朗读、每一次背诵,您总说饱含感情、富有韵味。这时的我,羞红了脸颊,但心里却是甜滋滋的。从此,我每天都期待着你的课,每次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踊跃地回答着你的问题。渐渐地,我成了全班回答问题最积极的一个。不仅是在你课上,其它学科我也能自信地举手,这都是您的功劳,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还记得,那次学校组织一个演讲比赛,我很想报名,但不敢挑战那些比我更优秀的演讲者,是你,又一次给我鼓励,你说你相信我,并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带着你给的信任,我参加了。在台上,我看见你正坐在墙角边注视着我,白皙的脸上依然挂着甜甜的微笑,眼睛里满是对我的鼓励和信任。那时,我在心里想:一定要好好表现,决不辜负您的期望。结果,我们班获得第一! 这次演讲的成功,又给我增添了莫大的自信。再这,我要谢谢你,请接受我对您最最真诚的感激和敬意! 从此,我不再自卑,面对困难我不再茫然失措,因为我看到挫折背后希望之芽正在萌发。是你,让我发现,原来,我也很优秀。 【解析】试题分析:原来,……是半命题作文,限定词语“原来”,其意思有:(1)当初;未经改变的。(2)时间副词。表示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此题目的构思广泛,可以回忆往事,可以探究发现,从自身经历出发,体验认知的过程。一是需要精确立意,紧扣“原来”,突出“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凸显心灵的成长。同时素材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拒绝套路。二是需要精确表达,用描写展现成长故事,用细节传情达意,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而这正是符合课标和考纲的目标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1)元末明初____创作的《水浒传》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绰号为“____”的吴用,经过周密安排,巧用计谋,使得杨志在黄泥冈丢了____,这件事充分展示出吴用的神机妙算。

(2)《水浒传》(一百回本)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A___ (地名)。

梁中书见不是头势,带领随行伴当,飞奔南门。南门传说道:“一个胖大和尚B___(人名)抡动铁禅杖,一个虎面行者,掣出双戒刀,发喊杀入城来。”……C__(人名)浑身脱剥,睁圆怪眼,咬定牙根,手搦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只见左手下杀声震响,火把丛中军马无数,却是大刀 D__(人名),拍动赤兔马,手舞青龙刀,径抢梁中书。

(3)在《水浒传》中,“刀笔敢欺肖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是对既精通刀笔、熟悉吏道,又能仗义疏财、团结江湖好汉的梁山起义英雄_____的颂赞之词。“头绾两枚鬅松双丫髻,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常做道士装扮,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的是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对《水浒传》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燕青听闻擎天柱任原在泰安摆擂争跤,两年未遇敌手,便扮作山东货郎,与李逵潜入泰安州,在擂台上以“鹁鸽旋”之技扑倒任原。

B. 宋江因为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 宋江带了柴进、戴宗、燕青混入上元夜混入京城的真正目的是想试探宋徽宗能否招安梁山义军,哪知被粗鲁直爽的李逵大闹一通坏了事。

D. “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原因是:蒋门神霸占了金眼彪施恩的快活林,武松知恩图报为施恩夺了回来。

 

查看答案

下面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的母亲》一文,开篇老舍便用叙述的笔法对母亲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状况作了成功的白描:“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B. 《冷泉亭记》文章虽是为冷泉亭而作,但亭的位置、体貌略写,而把重点放在登亭观景时的种种感受,情随景生,境与意谐,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冷泉亭的独特魅力。

C.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D. 《南园·其五》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

(2)三、四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门口有棵枣树

那是个春天。春早嫁给老憨的第二天,就到村外的岗坡上挖了棵酸枣树,在家门口旁边挖个大坑,担了满满两桶水倒在坑里,等水渗完了,就把酸枣树栽下去,培上土,把四周用脚踩实了。她累得满头大汗,用手抹了把脸上的汗水,捋了捋刘海,看着齐腰高的酸枣树亭亭玉立在自己家门口旁,红扑扑的脸上满是灿烂。

老憨从家里出来,说:“门口栽棵酸枣圪针干嘛哩!不当吃不当喝,光等着扎人呀?”

春早说:“你去搬些砖把它围起来不就扎不着人了?”

老憨就乖乖地搬了砖在酸枣树周围垒了1米高的花墙。街坊邻居见了不知道这小两口在搞啥名堂。

酸枣树很快发芽,抽出许多枝条,茂盛的长起来。来年春天,春早请来个师傅把酸枣树齐腰砍了嫁接成了枣树。待到枣树长得攒过了门洞的房顶,果实累累压满枝头,春早的儿子志清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春早把收获的大枣先分给临近的乡亲们尝鲜,再把剩余的大枣拎到城里卖了给志清交学费。

村里的人开始对春早刮目相看了,都说老憨这个憨小子找了個好女人。

又是个春天。那天,暖风习习,枣花飘香,春早坐在门旁的枣树下给老憨织毛衣,傍晌午的时候,一个老头走到了她跟前,说:“孩她娘,做中饭了么?我快饿死了。”春早抬头一看,见老头约有七十开外,眉毛胡子都白了,头发横七竖八长长的遮盖住了耳朵和面颊,像是生来都没理过发,眼睛呆滞,嘴角流着哈喇子,就知道老头精神不正常。春早停下手中的营生,站起身对老头说:“大伯,你饿了,在这儿等一下,我回家给你拿吃的。”说罢就回到家里,拿了张烙饼给老头吃。老头饿极了,三下两下就把整张烙饼吞到了肚子里,说:“孩她娘,孩子还没找到,咱还得去找啊!”说着,就兀自去了。望着老头步履蹒跚远去的背影,春早傻愣愣地呆立了许久。

秋天到了。春早家门旁枣树上熟透了的大枣红宝石般闪着亮光。趁星期天,春早把在城里读书的儿子志清和在外打工的老憨都叫回家采收大枣,又把左邻右舍喊来帮忙。一时间,春早家门前热闹起来。志清和几个半大小子有的爬到枣树上,有的占到房上拿了竹竿打枣,春早、老憨和邻居们则俩人一组张开包袱接从树上打下来的枣子,不一会儿,一树的大枣就收完了。装满了四个箩筐五个编织袋,估摸有三百多斤哩。春早就把早就准备好的一沓塑料袋拿出来,招呼老憨和志清装满大枣,分发给邻居们拿回家去。

这时,那个呆傻的老头又来了。他从箩筐里抓了把大枣,边吃边冲着春早说:“孩他娘,咱家今儿个打枣你咋不对我说呀,要不是赶巧回来了,还吃不上哩!

“哪里来的傻疯子,滚一边去!”老憨吼起来了。

“傻疯子,快滚,快滚!”人们都在喊。

“嘿嘿,嘿嘿,”老头傻笑着说:“滚,滚!你们才滚哩,这是俺家,俺家的枣树。”老头从地下捡起一个枣树枝,追打人们,人们纷纷躲避着。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老头跌倒了,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变故突然,人们惊呆了。一霎时,鸦雀无声。

五婶出来说话了:“大伙甭怕,咱谁也不认得他,谁也没怎么着他,他自个来咱这儿,又吃枣儿又撵人打人,自个儿跌倒了,怨谁哩?要真出了人命,和咱们谁也没关系!”

“对对,和咱们谁也没关系!”众人异口同声附和着。

不想,春早从家里抱着被子褥子出来,说:“老憨,开拖拉机去!”

“春早干嘛呀?”老憨不挪步。

“干嘛,你说干嘛?救人呀!”春早急眼了。

老憨是个憨人,老大了还找不上媳妇,和春早结婚时有约在先,家里大事小情都得听春早哩。老憨乖乖地把拖拉机开来,春早把被褥铺在拖拉机车斗里,招呼大伙把老头抬上去,说:“五婶,麻烦你和大伙把东西给拾掇一下,帮着照看家门,俺们一家子得陪着去县医院了。”

老头不记得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家里有谁。非亲非故,春早和老憨掏医药费为老头治病,精心侍奉个呆傻老头还无怨无悔。

志清写得赞美母亲的作文被老师推荐到省会的报纸发表了,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春早无私救助失忆老人的事迹,也帮助老人寻找到了他的家人。

几个月后,春早收到了老头儿子寄来的一封信,感谢春早救了自己的父亲,说老人身体很健康,神志也比先清醒了,能认得人啦。信里也说了老人失忆的原因,早年老人领着女儿赶集时把女儿丢失了,老人找了女儿几十年,找来找去精神就不正常了。信封里有老人在自家门前照的一张照片,老人家门口旁也有一棵枣树,老人站在枣树下显得很安详。

春早一下子哭了,她有一个心结尘封了四十多年。她三岁那年,被一个陌生人抱走,后来就到了一个无儿无女的五十多岁的老两口家里。她不知道自己家在哪里,只模模糊糊记得家门口有棵枣树。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春早和老头交往的角度,补全情节。

(1)老头为找女儿来到春早家,春早拿了张烙饼给老头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3.“枣树”在文中有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设置了层层悬念,最后才解开谜底,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