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攥紧文化的缰绳
①有了源头活水,才有江河湖泊的澎湃激昂;有了传统文化的注入,才有民族的繁荣昌盛。面对世代相承的华夏文明的传统文化渐渐的流逝有的甚至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哈韩”等等的其他文化蜂拥而至的现象,中华传统文化这匹骏马慢慢迷失了方向。我们要攥紧文化的缰绳,寻一条宽阔的道路驰骋沙场。
②传统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形式,其受重视的程度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主流文化形态。记得一位哲人曾说:“一个民族的节日,便是这个民族最壮美的历史。”可以说,中国的每个节日都讲述了一个意味隽永的故事,或是彰显着金戈铁马为国尽忠的豪气,或是诉说着柔肠百转海枯石烂的情话……它能让亲朋相聚,共话巴山夜雨,自是一种氛围,一种情调;亦能聊抒思念之情,慨叹盈虚无常,自是一种寄托,一种交流。它能思接千载,折射古文明的光辉;亦可传承礼教,提升现代人的修为。可以说,传统节日已成为凝聚亿万人心的中国结。同时,也承载着中华儿女许许多多的中国梦:于“夕阳西下”同断肠人一起奔走在漫漫长路上,天涯之下,绘一首凄美的诗歌;偶有的把酒话桑麻,举家其乐融融,奏中华文化的和谐之旅。
③然而,时下洋节一天天地在中国大地上红火起来。从一开始的大家图个新鲜,看个热闹,到后来的大张旗鼓,风起云涌,大有取代传统节日之势。扫地红尘飞,才著工夫便起障;开窗日月进,能通灵窍自生明。慢慢替代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人攥紧中华文化的缰绳,我们文化的骏马渐渐跑远,跑偏,迷茫,失去了方向。说好的取其精华,说好的源远流长,慢慢的被人们淡忘,是否应该开始反思这一切呢?中国有了各种的节日,圣诞节,感恩节还有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还有多少人过七夕,过拗九节,盂兰盆节,我们从小一起过得那些欢乐的节日;是否有人会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想起我们小时候端午节的蛋套;是否在每年的2月29想起那木莲救母的典故;是否会在七夕,坐于葡萄架下想起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一年一次漫长而富有期待的团聚。
④慢慢的我们丢失了传统节日,我们的祖先以竹比喻过日子,平常的日子便如竹筒,一滑而过,而节日即是竹节,在节日的怀抱中,放松些精神,恢复些力气,精心地过这一天,感谢这一天,感谢生活,感谢生命。而如今,日历被反反复复的七日囚牢般地束缚着,以前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节日便逐渐流失。花朝节、晒衣节……这些其乐融融的节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苦苦寻觅,只能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节日是一条重要的支流,而如今,无数支流已被现代人遗忘,被人内心的欲望分割得支离破碎。有情人眼中的花好月圆,被膨胀的物质欲望所取代,那样的有情人心中还存留几丝真挚,几丝痴迷?林语堂先生似乎说过,中国的文字时代已伴随着鲁迅等“最后”一攒文人的逝去而逝去。如今,一大批学子,为了能写出一篇美文,甚或一二佳句而绞尽脑汁,却不知华美藻饰背后的干枯与无力。可怜,可惜,那出口成章能诵能吟的文化王朝已经过去,倾情于鸟鸣山乐的悠然之气渐渐消逝于金河银海。
⑤攥紧文化的缰绳,留住那“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无奈,亦是一种幸福;留住那“金风玉露一相逢”的邂逅,自成一段佳话;留住那“清明时节雨纷纷”,便是一种寄托;留住那流觞曲水的高雅,实乃别样逍遥。
⑥先人用五千年的智慧与汗水凝聚成瑰丽的民族文化宝石,为我们构建了仰望自然、仰望生命的至高起点。而如今璀璨的宝石被金币砸得斑斑驳驳。那起点,是否已是我们的终点?请攥紧文化的缰绳,寻一条宽阔的道路驰骋沙场。
1.文中第②段说“传统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形式,其受重视的程度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主流文化形态”,说说传统节日为什么应“受重视”?
2.联系全文,说说“慢慢的我们丢失了传统节日”的原因。
3.用直白的话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而如今璀璨的宝石被金币砸得斑斑驳驳。
4.仔细品味最后一段,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节选部分,完成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ニ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于人民解放军英勇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ー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画横线部分被称为_____,它交代了____、发电地点和时间三个要点。
2.第⑤句中“至发电时止”换成“现在”好不好?为什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①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月色入户
⑵相与步于中庭
⑶月景尤不可言
⑷安可为俗士道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3.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冬季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季节。临近冬季,我校为了引导同学们更加关注安全的防范,准备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以“冬季安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校“志愿者协会”准备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向大家征集活动建议。请思考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这一问题,从不同方面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并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出来。
(2)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你们小组成员小聪认为冬季安全事故离自己很遥远,坚持埋头做自己的习题,不愿意参加活动,你对他劝说道:“_____________”听完你的话,小聪放下手中的习题,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来。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不相同,品读下诗句,判断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
(1)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_______)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___)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___)
(4)带雪梅出暖,含烟柳尚青。 (_______)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不仅需要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而且离不开借鉴和模仿。
B. 演讲者要注意与听众的沟通交流,拉近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营造适宜演讲的氛围。
C. 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D. 五年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累计减贫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