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麦家的《致信儿子》,完成小题。 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在你的万里之外,...

阅读麦家的《致信儿子》,完成小题。

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在你的万里之外,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

我没有到过费城,但可以想象,那边的月亮不会比杭州的大,或者小;那边的房楼一定也是钢筋水泥的;那边的街弄照样是人来车往的;那边的人虽然肤色貌相跟我们有别,但心照样是要疼痛的,情照样是要圆缺的,生活照样是有苦有乐、喜忧参半的。世界很大,却是大同小异。也许最不同的是你,你从此没有了免费的厨师、采购员、保洁员、闹钟、司机、心理医生,你的父母变成了一封信、一部手机、一份思念,今后一切你都要自己操心操劳,饿了要自己下厨,乏累了要自己放松,流泪了要自己擦干,生病了要自己去寻医生。这一下,你是那么的不一样,你成了自己的父亲、母亲、长辈。这一天,是那么的神奇,仿佛你一下就长大了。

但这,只是仿佛,不是真实。真实的你只是在长大的路上,如果不是吉星高照,这条路必定是漫漫长长的,坎坎坷坷的,风风雨雨的。我爱你,真想变作一颗吉星,高悬在你头顶,帮你化掉风雨,让和风丽日一直伴你前行。但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对不起,儿子,我也不会这么做。为什么?因为我爱你,因为那样的话,你的人生必定是空洞的、苍白的、弱小的,至多不过是一条缸里的鱼,盆里的花,挂着铃铛叮当响的宠物。这样的话我会感到羞愧的,因为你真正失败了。你可以失败,但决不能这样失败,竟然是被太阳晒死的,是被海水咸死的,是被寒风冻死的。作为男人,这也许是莫大的耻和辱!

好了,就让风雨与你同舟吧,就让荆棘陪你前行吧。既然有风雨,有荆棘,风雨中不免夹着雷电,荆棘中不免埋着陷阱,作为父亲,我爱你的方式就是提醒你,你要小心哦,你要守护好自己哦。说到守护,你首先要守护好你的生命,要爱惜身体,要冷暖自知,劳逸结合,更要远离一切形式的冲突,言语的,肢体的,个别的,群体的。青春是尖锐的,莽撞的,任何冲突都可能发生裂变,而生命是娇嫩的……这一点我只想一言蔽之,生命是最大的,生命面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放下任何一切,别无选择。

其次,你要尽量守护好你的心。这心不是心脏的心,而是心灵的心。它应该是善良的,宽敞的,亮堂的,干净的,充实的,博爱的,审美的。善是良之本,宽是容之器,亮了,才能堂堂正正,不鬼祟,不魍魉。心若脏了,地狱无处不在,天堂也是地狱;心若空了,陷阱无处不在,黄金也是陷阱。

关于爱,你必须做它的主人,你要爱自己,更要爱他人,爱你不喜欢的人,爱你的对手。爱亲人朋友是人之常情,是天理,也是本能,是平凡的;爱你不喜欢的人,甚至仇人敌人,才是道德,才是修养,才是不凡的。儿子,请一定记住,爱是翻越任何关隘的通行证,爱他人是最大的爱自己。

然后我们来说说美吧,如果说爱是阳光,那么美是月光。月光似乎是虚的,没用的,没有月光,万物照样漫生漫长,开花结果。但你想象一下,倘若没有月光,我们人类会丢失多少情意,多少相思,多少诗歌,多少音乐。美是虚的,又是实的,它实在你心田,它让你的生命变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色香俱全,饱满生动。

呵呵,儿子,你的父亲真饶舌是不?好吧,到此为止,我不想你,也希望你别想家。如果实在想了,那就读本书吧。你知道的,爸爸有句格言:读书就是回家,书这一张纸比钞票更值钱!请容我最后饶舌一句,刚才我说的似乎都是战略性的东西,让书带你回家,让书安你的心,让书练你的翅膀,这也许就是战术吧。

1.根据提示填空。

在信中,父亲娓娓道来语重心长,对即将开始国外生活的儿子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学会自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己爱人,读书安心。

2.根据提示揣摩下面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怀。

(1)但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对不起,儿子,我也不会这么做。(提示:如何理解句中的“不可能”和“不会”?)

(2)好吧,到此为止,我不想你,也希望你别想家。(提示:如何理解“我不想你”?)

3.结合上下文,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心若脏了,地狱无处不在,天堂也是地狱;心若空了,陷阱无处不在,黄金也是陷阱。

4.读罢此信,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请拟写一段推荐语,把这封信推荐给你的同学。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说说书信的作用。

(链接材料)《信·中国》是央视的人文艺术类节目,节目于2018年3月9日起播出,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节目每期精选若干封“理应受到更多关注的信件”,展现从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书信,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节目最终甄选的50多组信件,是从建党以来收录的2000多封共产党党员书信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1. 正视失败 爱惜生命 守护心灵 2.(1)“不可能”是客观事实.告诉儿子要正视现实,父亲不可能一直为孩子遮风挡雨;“不会”则是主观上父亲的态度,告诉儿子一切要靠自己。 (2)“我不想你”是作者的“口是心非”,实则蕴含了作者对儿子的无尽的思念之情,作者这样说是想要宽慰儿子,让儿子不要想家,希望儿子能在费城安心学习、生活,体现了作者对儿子深深的爱。 3.“心”是“心灵”的“心”,这“心”可以理解为精神、胸怀、品格、意志等,父亲通过心若“脏了”“空了”的后果反面论证守护心灵的重要性,表达出希望儿子成为善良、宽容的人的愿望。 4.示例:如果你身处异乡,远离了亲人,你会有哪些感受?思亲情急,念乡情切,事事要动手,时时费心思,你多么想有一个人陪在身边,多想有一个人能伸手相助,可“这个人”毕竟在遥远的地方,自己该怎么办?麦家在《致信儿子》中讲了很多,你不妨从中找寻答案。 5.示例:书信在电话、手机、电脑及网络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起到了互相交流思想感情、传达思乡思亲之情的重要作用,书信还起到了表达志向、传承家训家风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按照文意可将文章分层,再概括每层的层意,仿照题干中给出的形式,用四字词语进行概括即可。如从第三段“你可以失败,但决不能这样失败”中概括提取“正视失败”;从第四段“说到守护,你首先要守护好你的生命”中提取“爱惜生命”;从第五段“其次,你要尽量守护好你的心”中提取“守护心灵”等。 2.本题考查品析重点词句。解答本题,要结合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来进行。①文章第三自然段主要表达了父亲希望儿子能独自解决困难的愿望,父亲“不可能”也“不会”一直为儿子遮风挡雨,希望儿子独立、坚强。②“我不想你”则是对儿子情绪的安抚,希望儿子“也不要想家”。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理解。文章的第五自然段主要表达了父亲希望儿子守护心灵的愿望,父亲强调这“心”是“心灵”的“心”,是希望儿子善良、宽容,守护好自己的心灵。 4.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作答时要结合文章主旨,注意语句通顺,表达得体。《致信儿子》是麦家为远赴美国留学的儿子所写下的文字。“我儿子的青春期特别作、特别叛逆。”麦家直言,青春期来了就是“鬼敲门”,高中开始,儿子打游戏、上网、聊天、恶作剧。对于儿子,麦家无数次想放弃,因为忍无可忍,但是最后又无可奈何。麦家说:“年轻人,或者说青春期就是一个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尖刃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终于,麦家的儿子到了该高考的时候发生了变化。可从本封信的内容、主题、情感等方面推荐。答案不唯一。 5.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及文章内容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结合文中麦家写给儿子的这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及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书信,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谈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1)鸡声茅店月,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怜君何事到天涯!

(3)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水调歌头》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的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生死未卜的诗句是: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2)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怀有什么相同点?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泉香而酒(清)

B. 伛偻提携(提拔)

C. 攒蹙累积(聚集在一起)

D. 然后知吾之未始游(以前,从前)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攀援登        学不思则罔

B. 至于负者歌途  游是乎始

C. 故为志    属予作文记之

D. 颓然其间者    悠悠与颢气俱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写了滁人游、太守宴和众宾欢三幅画面,其中把滁人游放在首要位置,并且把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

B. (甲)文写太守醉是为了写乐,是为了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全段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人情味。

C. (乙)文写西山之“异”吸引着作者,于是命仆人带路,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落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处。

D. (乙)文中的“犹不欲归”写作者虽醉而流连忘返,表明作者此刻沉醉于西山之美,陶醉于西山之游的欢悦。可见西山使作者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5.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请结合选文和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谈你心中的好官形象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科技说明文阅读

海洋中的鱼医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一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

②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

③海洋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大为减少。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④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

⑤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鱼医给鱼治病,实际上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

B. 根据海洋学家观察分析,即使遇上敌害,病鱼吃掉鱼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C. 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条鱼医6小时内可以医治300条病鱼。

D. 雄鱼去找鱼医治病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发生激战,经常负伤。

2.下列关于本文语言的运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中的“竟”字是表示范围的限制。

B. “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中的“可能”一词表估计,用得不准确。

C. “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中的“必须”一词强调了病鱼就诊时采用的唯一姿势。

D. “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运用了平实的说明语言。

3.下列关于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海洋学家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B. 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

C.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分类别的方法,让我们清楚、全面地认识事物。

D. 选文第①段的第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有助于把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查看答案

(题文)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者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地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 ⑤②③④⑦①⑥    B. ②③⑦①⑥④⑤    C. ⑤②③⑦④①⑥    D. ②③⑦⑤⑥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