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丝路织锦
青玄
①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结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
②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③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④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麂、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凡骑射、饮酒形像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⑤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善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城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⑥初唐时期,联洙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沿途丝路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花蕾的配合,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图案样。联珠团花”幻多变的饱满女晶腻,层次也更丰富·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⑦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蜩文物戒妙:主要是擐韩,少量为缔、墟和批靖。邵一方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抿锦上所表现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最瘫静,或模糊或清晰,默默沉淀,摧眼夺目·仿佛讲述着车为凡扣的历蔓细节,也再班向世人表明·塞上鸵铃、太蘸孤烟妁鲑辆之路,不仅但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重是中西文化最向汇流的遣琏。
1.从织法上看,织锦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2.细读第⑥段,概括盛唐之后织锦的特点。
3.第②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熔相符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是二条以长安为起点,直到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
B中原丝织品上的西方元素纹样和图案是西域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影响的结果。
c丝绸之路途出土的丝绸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缓和刺绣一
D丝绸之路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它促进丁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海光
①海上过夜的人们,常有机会欣赏绚丽的海光。海光,是海洋生物发出光亮的自然现象。有趣的是,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从细菌到鱼类,从小虾到乌贼,都有这种发光的代表。
②细菌小得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面貌,可是它却出人意外地利用呼吸氧气的机会,借助这一生理反应,放散出蓝绿色的光彩。科学家把发光的细菌收集在一个瓶子里,挂到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的光学大厅里,把整个大厅照得通亮!这一奇特的“细菌灯”使参加博览会的人们目瞪口呆。
③比较高级的发光生物,采用细胞外发光。它们有特殊的发光器官,能够产生发光物质。发光时,将这些东西排泄到海水里,把海水“染成”浅蓝色的“发光水”。小虾中的磷虾,身上有十来个发光器,可以受它自己的指挥,随意发光,可向不同的方向照射。试想,一尾磷虾点十盏灯,几百几千尾磷虾的灯火齐明,那不正如银河里的繁星在闪耀着异彩吗!
④海洋生物发光,有的是它们呼吸时产生能量释放的现象,如细菌;有的是为了防御敌害、保护自己,如小磷虾,糠虾等,个子小,体力弱,没有抵敌武器,只好突然发光把敌人照得“眼花缭乱”,自己抓住良机逃之夭夭。
⑤有的生物发光,是为了给自己照明,寻找食物,同时也引诱喜欢光亮的生物游拢过来,捕而食之。比如,生活在海底的鮟鱇鱼,头大似钟,口大如斗。头顶上有一根由背鳍的鳍条演化而成的“钓竿”,伸到头部前面来。“钓竿”末端是发光器,能发出诱惑力很强的光芒。附近的鱼儿经不起这种引诱,满以为是“一盘美餐”,便不顾一切的冲上前来,只见鮟鱇将“钓竿”往嘴边一抽,倒霉的鱼儿便身不由己地被卷吸进去。
⑥还有一些生物把发光作为引诱性的信号。如发光多毛类动物中的裂虫等,在性成熟时,每逢风和气暖,月儿当空,雌的先破门而出,从海底缓缓升上水面,一路施放火球。雄的早就睁大眼睛窥视着上面水层,一见火球升起,知道是伴侣在召唤,便争先恐后冲上去,举行“灯光婚礼”。
⑦海洋生物发出的光,热量消耗很少,发光效率。日光灯、霓虹灯、高压水银灯、电视机的荧光屏、手表上的荧光字码盘等等,都是受到海洋生物发光的启示研制出来的。
(选文有改动)
1.选文②~③段介绍海洋生物发光的两种方式,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海洋生物发光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你相信星座能影响性格吗?
星座能影响人的性格吗?
占星学传说认为:十二星座中的白羊座、双子座、狮子座、天秤座、射手座、水瓶座为外向星座,外向星座的人性格偏向外;金牛座、巨蟹座、处女座、天蝎座、摩羯座、双鱼座为内向星座,内向星座的人性格偏内向。另外,三种土象星座(金牛座、处女座和摩羯座)的人更能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而三种水象星座(巨蟹座、天蝎座和双鱼座)的人则相对更神经质一些,情绪和心态也更容易出现波动。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现代人格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者,著名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教授决定与英国占星学家杰夫?梅奥联手做一个心理学实验。梅奥几年前开办了一个占星学院,有全世界范围的学生。他们从中间选择20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学生提供自己的出生日期,并且完成艾森克的人格调查问卷。
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这些人的性格特征与星座的性格描述完全一致!
在占星学界一片欢呼声中,艾森克本人却开始怀疑。他突然意识到实验的样本选得有问题:他选择了一批对星座笃信不疑的人来做实验,这批人被安装了一个关于星座性格决定论的心智模式。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星座和性格就是相关的。
有了这个想法,艾森克做了下一个实验:实验的对象是1000名孩子,他们几乎不可能听说过性格和星座之间的关系。这一次,调查结果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孩子们在外向和神经质两个特质上的得分跟他们的星座根本就没有任何相关。性格与星座毫无关系!
这个实验结果狠狠打击了占星学界,曾经被他们认为是“占星学的代言人和保护神”的心理学家,现在却突然倒戈一击。对此,占星学界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解释:这些孩子还没有成熟,还没有发展成他们星座赋予的性格。
针对这个还击,艾森克做了第三次实验:这一次他选择的调查对象是成人。这些调查对象对占星学的了解程度深浅不一。结果发现,如果调查对象很清楚星座对性格有何影响,他们的问卷结果跟占星学的传说就非常吻合。相反,如果调查对象对占星学没有太多了解,他们的问卷结果跟占星学的传说就不那么一致了。
至此,实验的结论已经相当明确:人们会因为对占星学的了解以及对“星座性格”的相信,就会慢慢发展成那样的性格。星座—性格的心智模式不仅让他们看到那样的世界,也让他们相信那就是自己的性格,然后按照那样的性格来生活,最后真的成为了星座所描述的那样的人。
(选自《拆掉思维里的墙》,有删改)
1.下列概括艾森克三次心理学实验的研究目的,准确的一项是
A.探究内向星座与外向星座之间的性格差异。
B.探究十二星座与人的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C.探究土象星座与水象星座之间的性格差异。
D.探究占星学家与心理学家之间的学术分歧。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占星学传说认为,处女座的人性格较为内向,大多数时候更能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
B.艾森克第一次实验,由于样本选择不当,得出的结论并不科学,但受到了占星学界的欢迎。
C.艾森克第二次实验的结论颠覆了占星学界的传统概念,这一结论的科学性受到占星学界的质疑。
D.艾森克三次心理学实验得出的结论均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调查对象的数量和年龄结构的不同。
3.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四位同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同学说:星座不会影响人的性格,二者之间毫无关系,占星传说不可信。
B.乙同学说:人的性格特征与星座的性格描述完全一致,艾森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C.丙同学说:星座与性格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如果你了解并相信“星座性格”,就有可能发展成那样的性格。
D.丁同学说:星座是否会影响人的性格,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文章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阅读理解。(22分)
红橘甜了 骆驼
放下电话细一思量,这已经是父亲第四次催我了。父亲说,这场大雪过后,红橘更甜了,硬是甜得入了心呢!说这话时,那声音挺富激情的。父亲的意思,要我快些回去,尝尝今年橘子的味道。
父亲精心侍弄的那些红橘树,是十多年前我从外地弄回去的。那一年我刚参加工作,为了表示孝心,我特地买了十几株红橘苗,回家同父亲一起栽下。从此,父亲便精心侍弄那些树苗,似亲儿女般。浇水、施肥、修枝、杀虫,那严肃劲,不亚于教育我们。那些果树也很通人性,几年后便出落得挺拔而多姿。我记得第一年花开时节,父亲在电话里像孩子见到第一场雪那般激动,父亲说,白花花的满树枝啊,香气跑了好几里呢!当乡亲们夸奖橘花的香气时,父亲又像孩子受了老师表扬那般露出羞涩的神色,说,这树是我儿子从县城弄回来的优良品种呢!就这样,父亲怀着兴奋和渴盼的心情,等待着橘子的成熟。那几个月,我们隔几天总接到父亲的电话。橘子有指头大了呢!橘子有乒乓球大了呢!橘子有鸡蛋大了呢!有些橘子有黄色了呢!有几个橘子全部黄了呢!父亲总是在说橘子!
那一年,父亲将首先变黄的橘子采了下来,并打来电话,叫我快些回去尝尝!时至年末,我们哪能抽出时间啊!在苦苦等待后,父亲同母亲商定,第一批橘子一定要送来让我们尝尝。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树是儿子买的,也是儿子跟自己一同栽下的,儿子不吃第一个,谁吃?在那个飘着大雪的冬日的早晨,父亲从百里之外的故乡,带上十九个首先成熟的红橘,来到我的面前。看着我们一家三口甜甜地吃着甜甜的红橘,父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们劝他,你老也快尝尝呀。父亲说,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我的泪便涌上来,因为父亲出发后,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带来的第一批橘子是十九个。我强压泪水,挑了个最大的剥开后,双手递到父亲面前。‘父亲颤巍巍地接过橘子,拿一瓣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我再次从父亲脸上看到了我参加工作第一天父亲送我时的表情。
就这样,每年第一场大雪后,父亲便会来给我们送红橘。然后,他将红橘分送给邻居,其余的便去市场上卖了。后来,妻子就说,爹怕是糊涂了吧,橘子现在几角钱一斤,来回的车费就要几十元,该买多少橘子呀!再说了,红橘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味道越来越差了,哪能比得上如今的优良品种呀!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沉沉地回了一句话,父亲哪里是为那几个橘子啊!妻子思索一阵,说,也是,只要老人高兴,就由着他。
父亲越来越老了,雪后的山路上,他再也不能健步如飞了。妻子说,年前我们干脆抽两天时间回去看看吧!回去那天,父亲正坐在火塘边,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我看见父亲眼中的泪水滚落下来。父亲抹一把泪,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次日,我邀了儿时的两个好友,决定将剩下的红橘弄到市场上去卖,父亲自然是十分高兴。我将红橘分送给了我的故交,并嘱咐他们千万别告诉父亲。我掏出一百元钱,换成了零钞,将其中的九十六元八角送到了父亲手上,异常高兴地对父亲说,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将果子抢购一空,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呢!
父亲脸上满是欣喜的神色,说,太好了,明年,我要更细心地照顾它们!我别过脸去,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1.阅读全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种红橘的过程中,父亲的态度: 。
(2)等待橘子成熟时,父亲的心情: 。
(3)橘子成熟后,父亲的做法: 。
2.文中,父子二人各说了一次假话。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他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1)父亲: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
(2)儿子: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将果子抢购一空,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呢!
3.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6分)
(1)(父亲)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哪些内心活动?
(2)“这屋里,烟太大了……”
父亲和儿子为什么都说这句话?说这句话时,各自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
4.题目是“红橘甜了”,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说说文中表现了哪些方面的“甜”。(6分)
北京市怀柔区政府为配合市政府关于“新农合(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近期出台了《怀柔区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及补偿办法》。某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分别到社区医院和区第一医院对就医农民进行了现场采访。下面是采访记录。请你说出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了什么。
(1)某村社区医院:一位正在看病的农民说:“我得的是普通感冒,村里医院大夫就能看,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去城里,在这里看病既省时又省钱。”
(2)区第一医院:一位农民患者家属说:“报销比例提高了,又能实时结算,让我们少花了不少钱。”
学校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委托学生会对图书馆藏书和学生借阅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和学生进行了座谈。老师让你把学生会调查和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整理,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请你根据下面学生的访谈记录,概括出学校图书馆存在的四个问题。(每个问题不超5个字。)
学生访谈记录
学生甲:开学不久我在午休时去了图书馆,想找几本介绍地理知识的书看。进去以后我发现里面的书太多了,一排排的书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找。
学生乙:在学校图书馆里即使好不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可是要借出来,必须填好几张表。
学生丙:中午时间短,我本想放学后还可以到图书馆再看看,结果发现图书馆已经关门了。
学生丁:相比较而言,我现在更喜欢去社区的图书馆,那里的书大部分都是新近流行的畅销书。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