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文题:那一天,阳光好温暖

(2)文题:幸福,其实很简单

 

那一天,阳光好温暖 初冬的一个中午,太阳藏在云彩里时隐时现,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今天的阳光,不禁令我想起了那天同样的温暖。 我一直以为有一只小动物在身边做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可当我把那只小鸟放飞到自由的天空时,心中却是那么地高兴开心。 那只小麻雀原是停歇在我家阳台上的,我发现它时,它用那双恐惧不安的眼睛望着我。我抱起它,它却没有任何反抗,我发现它的一只脚受了伤。 在我的精心护理下,它的伤很快好了。鸟通人性,当我们全家欢笑时,它也唧唧地小声附和着。我心烦时望着蓝天,发现它那双眼呆呆地看着蓝天,当它看到有小鸟飞过阳台呼唤它时,它就兴奋不已,使劲地叫着,像是与它的朋友打招呼。看到这情景,我心里就非常难受。因为是我,是我将它关在了笼子里。 三四个月过去了,它的欢叫声少了,东西吃得也越来越少了。我很担心小麻雀的身体,终于有一天,我再也不忍心这样折磨它了。我便带着它下了楼,它特别高兴,又唧唧地唱了起来,使劲地扑腾着翅膀,两脚欢快地跳跃着。我的心也和它一起跳跃。我打开鸟笼门,在我放它出笼的那一刹那,我心中的阴影一下子没有了,我感到无比欣慰。我看着它飞向蓝天……此时,我仿佛和它在一起自由飞翔,真开心! 阳光晒得我心里暖暖的,阳光洒在小鸟的身上,它飞向蓝天,深情地回往着我,似乎在向我表示感谢…… 【解析】 作文标题(一)“那一天,阳光好温暖”。题目中的“阳光”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一定要注意理解阳光的含义,可以是自然的阳光,可以是生活中的阳光,支持、鼓励、理解、信任、帮助、引导、自由呼吸的空间、施展才华的舞台、锻炼自我的机会。“阳光好温暖”应该是发出赞叹,表达心声的作文。同时要注意“那一天”这个时间限制。文体以记叙文为最好,表达感情要真挚。 作文标题(二)“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改变审视角度不断变化后,对生活点点滴滴的重新审视。要抓住“其实”来写,抓住“其实”才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亲情的反思,对友情的思考……文体就是记叙文为最佳。怎么表现生活立体的幸福,就要针对“其实”的要求写作生活的点滴小事,做到以小见大,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点题。语言运作当中,要考虑结构和语言的技巧性。这个题目最好写自己,用自己的视角写作,可以很好的运用心理描写,来扣住“其实”“简单”,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视角出现的扣第三人称来写,要求学生至少得模仿大师级的作品,运用神态、肖像、动作来表现人物,这个挑战十分艰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失去了的书桌   冯骥才

⑴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上边的漆成片地剥落下来,残余的漆色变得晦黯发黑。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三十年来,它一直放在我的窗前,我房间透进光来的地方。

⑵记忆里,幼时的事,都是穿不成串儿的珠子。这珠子却在记忆的深井的底儿滴溜溜、闪闪发光地打转,很难抓住它们——

⑶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⑷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⑸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她年龄与我一般大,个子却比我矮一头。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我的语文老师姓李,他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我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几个字。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⑹在表的滴答声中,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地敲打窗子声中,我长大起来。桌上那几个字却不那么神气了。反而怕被人瞧见,似乎成了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污迹,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⑺有一天我画画。画幅大,桌面小。不得不把一半画纸垂到桌下,先画铺在桌面上的一半;待画得差不多时,再拉上纸来画另一半。这样就很难照顾到画面的整体感,我画得那么别扭,真急了,止不住愤愤地骂道:

⑻"真该死,这破桌子!"

⑼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儿,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地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呢?依然默默旁立。它就是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⑽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一块荫凉,密密实实地遮盖住我的小桌,那是夏天;等到这块厚厚的荫凉破碎了,透现出一些晃动着的阳光的斑点儿时,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随后该关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气。那片叶无存、光秃秃、只剩下枝丫的树影,便像一张朦胧模糊的大网,把我的小桌罩住……

⑾我终于失去了它。

⑿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给它保住了生命。等我从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我请来一位能干的木匠,想把它复原。木匠师傅瞅着它,抽着烟,最后摇了摇头。

⒀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

⒁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不由得想起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

⒂"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选文有删改)

1.本文以书桌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写了与书桌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章写到我与书桌的关系时饱含深情。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我一排排地晒干弹弓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3.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

(2)它就是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4.第⒂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5.有人说,第⑩段文字与写书桌无关,应该删去。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你的意见并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文章第②自然段中作者把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说成是“分歧”,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

3.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来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十而 ____(2)之者 ____(3)博学而___ (4)饭疏食饮水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句子不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一项是(  )

A.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研究发现的。而在中国,远在几千年前,孔子就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请从文段中找出这个句子,并结合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发。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________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6)子在川上曰:“  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

(7)对友人的牵挂,是萦绕在李白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他将这牵挂寄予一轮明月,轻吟:“ 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他又将这牵挂映在江中。对友人的思念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他远行:“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2016年4月,上海街头出现了“摩拜单车(mobike)”,它与原本的公共自行车不同,不用办卡,没有车桩,用二维码就能开锁,在APP上就能找车。用户可以把车停放在除弄堂、小区、楼道等区域外的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放点。半年后,“摩拜单车”又推出了轻骑(Mobike Lite),有了更人性化的设计:重量接近日常用的自行车,安放了车篮,设计了可升降座椅。在试运营一段时间后,公司对投放的1000辆“摩拜单车”进行了使用状况的调查,发现还存在不规范停放、私自占有、恶意损坏等现象。(1)“摩拜单车”针对“知晓度”和“使用率”,在20-45岁人群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了小型调查:

不知道

“摩拜单车”

安装“摩拜单车”APP,但未曾使用

偶尔使用

“摩拜单车”

经常使用

“摩拜单车”

固定使用

“摩拜单车”

2%

23%

31%

25%

19%

 

 

 

 

从表格可知,调查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使用“摩拜单车”,该公司需要做宣传,请你帮他们拟写一则广告。(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并体现“摩拜单车”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                                                          

(3)小刘给“摩拜单车”的客服经理王明发了一封邮件,指出了“摩拜单车”自重较重的不足,同时,他还认为“摩拜单车”没有必要收取299元押金。假设你就是“摩拜单车”的客服经理王明,请你结合上述所有相关材料,完成以下对小刘的回复。

 

小刘:

你好!关于你提出的“摩拜单车”自重较重的问题,我们 ;至于你提出的押金问题,我们则认为 。感谢您的支持!

                                 客服经理:王明

                                     2016.1.11

小刘:

你好!关于你提出的“摩拜单车”自重较重的问题,我们 ;至于你提出的押金问题,我们则认为 。感谢您的支持!

                                 客服经理:王明

                                     2016.1.11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