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①选文出自散文集______________ ,该书原名_____________
②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仿写
母爱:文人笔下永远的话题,是世界最纯朴无私的爱。
结合语境,把文段补充完整。
有人说:母爱是春天的一场雨,润物细无声;有人说,
母爱是夏天的一屡微风,送来一丝清凉;有人说:母爱是 , ;有人说:母爱是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的散文《春》抓住春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有顺序地描绘了五幅画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B.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来写冬天的济南,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C. 《雨的四季》是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征进行具体描绘,表现了春雨的娇媚、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端正沉静、冬雨的自然沉静,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观沧海》里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幻想的人。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久经磨难,生生不息,形成了今天繁荣进步的民族大家庭。
B. 和几个姐妹,打扮的花枝招展拖着美美的旅行箱,到梦想中的购物胜地风光购物。
C. 老师一遍一遍的给我讲这道题,就是想我把他弄懂,这不是有点咄咄逼人么。
D. 大年初一天刚刚亮,我就迫不及待地起床去赚红包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酝酿 婉转 涵萏 花枝招展
B. 贮蓄 慈善 静谧 喜出望外
C. 朗润 高邈 干涩 翻来复去
D. 憔悴 烂曼 絮叨 各得齐所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嘹亮(liáo) 黄晕(yùn) 棱镜(líng) 咄咄逼人(duō)
B. 吝啬(lìn) 澄澈(dèng) 着落(zháo) 花团锦簇(cù)
C. 窠巢(kē) 碣石(jié ) 干涩(sè ) 一霎时(shà)
D. 淅沥(yī) 草垛(duó ) 应和(yīng) 疲倦不堪(k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