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久经磨难,生生不息,形...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久经磨难,生生不息,形成了今天繁荣进步的民族大家庭。

B. 和几个姐妹,打扮的花枝招展拖着美美的旅行箱,到梦想中的购物胜地风光购物。

C. 老师一遍一遍的给我讲这道题,就是想我把他弄懂,这不是有点咄咄逼人么。

D. 大年初一天刚刚亮,我就迫不及待地起床去赚红包了。

 

C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C项“咄咄逼人”意思是“气势汹汹,使人惊惧”,用在句中不恰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酝酿    婉转    涵萏    花枝招展

B. 贮蓄    慈善    静谧    喜出望外

C. 朗润    高邈    干涩    翻来复去

D. 憔悴    烂曼    絮叨    各得齐所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亮(liáo) (yùn)  镜(líng)  咄逼人(duō)

B. 啬(lìn)  澈(dèng)  落(zháo)  花团锦(cù)

C. 巢(kē)   石(jié ) (sè )  时(shà)

D. 沥(yī)  (duó )  和(yīng)   疲倦不(kā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与众人行固然美好,但一个人独自前行更显珍贵。有的人从善如流,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人孤独坚守自我信念,有的人跻身热闹场所排遣内心寂寞……人们走在各自的路上,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体悟。

请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独自前行也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你那忧伤俯视的灵魂

安宁

①她与父亲之间,一直拘谨而且少言,见了面,还没等开口,就已经觉得索然无味。她一直认定父亲对母亲的去世,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假若当初他能从外地赶赴回家,而不是为了坚持给一个买家讨两万块钱的旧账迟迟不归,那么或许母亲就不会因为无法及时送至医院,而那么快地离去。所以在听到父亲被查出胃癌的消息时,她有一个瞬间,觉得那是上天对他曾经无情的惩罚。但她还是立刻订了机票,赶去了医院,为他手术签字。进门的时候,看到他正躺在床上呻吟,带着明显的隐忍,可还是听得出那种疼痛的剧烈与撕扯。看到她坐在对面,他的呻吟,骤然小了下去,好像一个孩子,遇到面容严肃的老师,心里的畏惧,让他连身体上刚刚划开的一个伤口都给忘记了。

②两个人之间依然无话。她只是向护士问了几句病情和手术的时间,又将身边那些乱了的杯子、水果和鲜花排列整齐,而后便看着一群护士涌进来,冷静而且理智地将他朝手术室推。她一直跟随着到了手术室门口,依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却听到他在进去的那一刻,停下呻吟,朝她用力地说了一句:我如果死了和你母亲葬在一起!

③这句话让她觉得有些悲伤,坐在外面的连椅上,好长时间都没有回过神来。她想起他与母亲,其实关系并不太好,总是吵架,为钱,也为琐碎的小事,他从未有过男人的宽容,主动向母亲道歉,每次都是母亲自己哭到头疼,又无声无息地独自睡上两天,觉得耽误了活计,才出门主动向他求和。她因此总是恨他,一个人在外,执拗地连一个电话也懒得打。迫不得已有事的时候,便发短信,总是言简意赅,毫无拖泥带水的温情之语。倒是他偶尔还短信问候一句,尽管多数得不到她的任何回复。

④她忘了手术进行了多久,似乎很长,又似乎很短。等他出来的时候,她的双腿已经麻木没有知觉。她看到历经了一场生死般手术的他,愈加地疲惫和枯朽。似乎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倒下再也不起。假若不是他比之前更甚的痛苦呻吟,她觉得他在被子下的身体,因为瘦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⑤在之后的一周时间里,她几乎每晚都无法安静地入睡,总是被他孩子似的无法克制的疼痛呻吟给惊醒。每一次深夜醒来,看到外面走廊上微弱的光,值班的护士慵懒地从门口经过去卫生间,树枝落在窗户上的影子被风吹得晃动不安,她的心里,便会觉得无助。她不知道该如何消除他这样的疼痛,但同时也会生出恨来,想他都这般年岁,还不能忍受疼痛,当初她的母亲病重之时,他怎么就不能感同身受?

⑥终于有一天,他忍受不了似乎剧烈袭来的疼痛,朝她大叫:再不叫大夫来我就死了!这句话说完不过是两分钟,在医生还在赶来的路上,他便昏厥过去。待医生打开他的胸腔,看到里面积满了血。那些她原本以为是他故意放大了的疼痛,原来都是真的。

⑦他醒来后,向她描述那一刻的感觉,说感到自己的身体瞬间变得很轻很轻,似乎飞升起来,他在半空中看到自己躺在床上,没有了呼吸,他还看到她在哭泣,像一个手足无措的孩子,或者迷路找不到家门的小猫小狗,又听到她的母亲轻柔的呼唤声,似乎很远,又似乎近在耳畔。他想去寻她的母亲,可是又放不下她,想要给她几句安慰,却又连她的头发都触摸不到。一切都是虚幻空茫的,就好像他与她在两个世界中,隔着镜子彼此相视。

⑧他这样描述时,声音很轻,麻醉还没有完全去掉,所以他脸上的表情亦是平静舒缓,甚至还有一丝幸福的微笑,好像回到了旧日全家闲时聊天的时光,恬淡,家常而又美好。

⑨可是她很快走开去,不想听他从死亡中逃脱后的讲述。她曾经以为他不爱她,更不爱她的母亲,但是在那一刻,她才明白,这个男人的心,原来隐藏得那么深,深到濒临死亡,才通过忧伤俯视的灵魂,如此缓慢地传递给她。

1.阅读文章①—③段,说说父亲见到女儿为什么会“畏惧”?

2.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说说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5.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你那忧伤俯视的灵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以“零容忍”扭转抄袭风

①在互联网世界,不知从何时起,有一股歪风在潜滋暗长,而且愈刮愈盛,几乎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②近期,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楚乔传》被网友举报原作抄袭。同时,网文作家“匪我思存”在微博上指控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故事架构和部分段落与自己作品如出一辙,甚至连记错的一句诗词,都被原封不动地“借鉴”了。尽管这几个抄袭指控还有待定谳,但频频爆出的网络小说抄袭纠纷提醒我们,应当严肃对待并切实解决这一事关文化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③抄袭并非互联网时代才有的新鲜事,但网络小说俨然成为抄袭案件的“重灾区”。在网络小说诞生之初,许多非写作科班出身的普通网友基于个人兴趣,在网络这个共享的平台上施展创作才华。这种通俗化的、与网民热烈互动的文艺形式迅速积累了大量读者,加之商业化浪潮席卷整个网络文学,催生了文学网站盈利机制,网络小说创作逐渐从个人化转向职业化、产业化,并孵化出一批粉丝众多、点击暴涨的作品。低门槛和高收益预期使得众多网民投身网络写作大潮,与此同时,跟风、抄袭、注水等乱象也层出不穷。蓬勃着,活跃着,同时也泥沙俱下,彼时的网络小说处在“野蛮生长”期。只是由于读者基本是青少年学生群体,这些现象并未引起主流社会关注。

④近几年频频爆出的网络小说抄袭纠纷,其实正是网络小说“野蛮生长”期问题的逐渐暴露。当抄袭行为还停留在“网络”中时,由于取证难度大、诉讼成本高、惩罚力度小,许多原作者选择息事宁人。网络小说的IP化盛行后,网络作家除了通过网上阅读赚取分成,还享受纸质书版税、游戏和影视改编权收益等,特别是当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作品受到了更大关注,也产生了更大经济利益。被抄袭者开始利用公共媒体和自媒体进行曝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与抄袭行为“较真”。

⑤需要反思的,不仅是创作者,更包括文化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试问,一部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巨大精力进行改编的网络小说,投资方在之前不做“背景调查”吗?他们确实不知道原著作品涉嫌抄袭吗?投资方有意无意的“置若罔闻”也许只是利益权衡的结果。当下虽然有知识产权法律条文,但诉讼环境并不理想。两年前,某作家状告某编剧抄袭,历经19个月才最终赢得官司。尽管赔偿数额高达500万元,但电视剧此前盈利远不止这个数字,更有甚者,“抄袭”“剽窃”甚至成了夺人眼球的变相营销。

⑥法律是维护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从严执法、改善诉讼环境,是制裁抄袭行为的根本手段。而法律之外呢,我们还要有更多元的途径,比如通过行业协会做好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置等方式,让从业者不敢抄。只有全行业、全环节上“零容忍”,才能扭转抄袭剽窃的恶劣风气,真正打造出有利于创造创新的文化空间——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迫切需要这样的“重锤”。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4 版,有改动)

1.概括文章中心论点。

2.分析文章第②段论证方法及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③节中“野蛮生长”一词?

4.联系全文,谈谈如何避免网络小说抄袭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