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老海棠树(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

老海棠树(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 。”“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竞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5.读了文章后你应该有很多感受,假如你是作者,想对奶奶说点什么?

 

1. (1)树下唤孙、送饭,(2)糊纸袋,(3)补花,(4)洗菜,(5)扫院子,(6)灯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 2. 对奶奶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 3. 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4. 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5.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需要紧密联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全面,用语精炼。第三段所写奶奶树下唤孙,送饭。第四段所写奶奶在树下糊纸袋。第五段所写奶奶在树下补花,洗菜。第六段所写奶奶在树下扫院子。第七段所写奶奶在树下学习。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分析。划线句为“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为动作描写;“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为语言描写。根据第五段内容可知,这句话表现了奶奶对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之意。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 3.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的目的可从表现“我”的心情、表达奶奶对我的关心以及为下文有关内容作铺垫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概括。 4.本题考查题目作用。题目常有概括故事内容,表明主旨,充当线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本文所写的奶奶的几件小事都与海棠树有关,所以它是线索。海棠树也是奶奶的象征,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不可分割,这棵树见证了奶奶的衰老与我的成长,含蓄的表现了奶奶和我的亲情。 5.本题考查自由表达,此类题目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一个角度写出对奶奶说的话。如可从以下情节考虑说话的内容:“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奶奶都注意着,这令人触动;奶奶在树下望着“我”,关爱着“我”,在每个生活的细节中都关心着“我”。所以可从表达对奶奶的感恩和爱的角度组织答案。语意清晰,语序合理,饱含真情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拾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选自《小品文选刊》,作者杨进,有改动)

1.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

(1)句中“消瘦”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老人的生命里流淌着的是“朴实的爱的血脉”?

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请问“我”为什么而“困扰”?“我”找到了什么“答案”。

3.文章前面部分多次写“我”对拾垃圾老头的“不屑”,后面却说“我”对老头的行为感到“惊讶”、“震撼”,并产生了“敬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4.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

5.有人常常抱怨这个世道的势利和冷漠,但人性的光辉却在汶川大地震中熠熠闪耀,每时每刻都有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发生。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爱,从来不卑微”的理解。

 

查看答案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略无处   阙:_____________。 (2)虽乘御风   奔:__________

沿阻绝   溯:______________。(4)哀转久     绝: 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4.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三峡为什么适合修建水电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默写。

(1)仍怜故乡水,  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树树皆秋色, 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5)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梁甫行》 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4月27-29日,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综合督导组来我县,分三组前往月池小学石柱教学点、两坪小学、七星小学、双龙学校、东莞初中等18所学校,实地督导核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督导,细致了解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整改情况。29日,召开督导反馈会,宣布我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综合督导。

材料二:据了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三年投入教有经费28.7亿元,教育年支出均超过县财政经常性收入的80%。在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巫山县教委通过坚持强化组织保障、统筹教育资源、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注重内涵发展、改善教育民生、强化督导保障等举措,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校校有变化,校校有发展,校校得实惠。

材料三:4月15日,城区中小学在市政广场举行以“推进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为主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集中宣传活动。此次宣传活动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患民政策、安全教育常识、家校共育等内容进行集中宣传,同时对各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集中展示。

(以上材料均摘自(《巫山信息网》)

(1)请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恰当的新闻标题。(25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县委、县政府及县教委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三中,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小宣传员,要求你把手中关于教育惠民政策的一份资料发放给一名八年级学生的妈妈,你打算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仿写句子。 

例句:小溪超越大山的阻隔,迎来江河的拥抱;种子超越泥土的禁锢,迎来春风的轻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