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拾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选自《小品文选刊》,作者杨进,有改动)

1.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

(1)句中“消瘦”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老人的生命里流淌着的是“朴实的爱的血脉”?

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请问“我”为什么而“困扰”?“我”找到了什么“答案”。

3.文章前面部分多次写“我”对拾垃圾老头的“不屑”,后面却说“我”对老头的行为感到“惊讶”、“震撼”,并产生了“敬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4.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

5.有人常常抱怨这个世道的势利和冷漠,但人性的光辉却在汶川大地震中熠熠闪耀,每时每刻都有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发生。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爱,从来不卑微”的理解。

 

1. “消瘦”原指身体瘦弱,这里指感情淡漠(或真情逐步丧失)。 因为老人是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而不是所谓的“义务”。 2. 前一问:“我”被人生有无价值、人间有无真情等问题所困扰。 后一问:从拾垃圾老人的举动中,“我”认识到人间真情仍在,只要我们自己的心不“冷”,世界就会充满爱,人生也会焕发出光彩。 3.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爱从来不卑微”的文章主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行文也显得有波澜。 4. 开放性题,无标准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和情理,即可. 5. 从文章和链接材料可以看出,爱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富贵”如明星大款,还是“贫贱”如拾垃圾者或乞丐,只要真诚地帮助、关爱他人,都是高尚的。 【解析】 1.这里考查在语言环境中推断和理解词语和语句含义的能力。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能紧扣文章中心主题,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正确即可。这里“消瘦”有感情淡漠的含义;流淌着的是“朴实的爱的血脉”有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的韵味,结合倒数第2段的内容作答。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文章开头提到“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从后半部段内容,特别是“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一句可以看出,这些问题指的就是第二句所说的,“我”被人生有无价值、人间有无真情等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从前文叙述的事件可以看出,“我”认识到人间仍有真情,只要心不“冷”,世界就会充满爱,人生也会焕发出光彩,充满希望。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欲扬先抑,就是先贬抑再大力赞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作者在文中写“我”对拾垃圾老头的“不屑”,后面却说“我”对老头的行为感到“惊讶”、“震撼”,并产生了“敬意”。这就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为了突出老人行为的高尚,突出“爱从来不卑微”的文章主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行文显得有波澜,做到了作文要“曲”的要求。 4.本题考查的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推断与想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我”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我”当时的心理活动。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无标准答案,只要表述符合语境和情理即可。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链接材料,抓住链接材料与文本之间的共同点去阐述句子的意思。从文章和链接材料可以看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爱心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只要真诚地帮助关爱他人,都是高尚的。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略无处   阙:_____________。 (2)虽乘御风   奔:__________

沿阻绝   溯:______________。(4)哀转久     绝: 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4.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三峡为什么适合修建水电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默写。

(1)仍怜故乡水,  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树树皆秋色, 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5)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梁甫行》 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4月27-29日,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综合督导组来我县,分三组前往月池小学石柱教学点、两坪小学、七星小学、双龙学校、东莞初中等18所学校,实地督导核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督导,细致了解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整改情况。29日,召开督导反馈会,宣布我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综合督导。

材料二:据了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三年投入教有经费28.7亿元,教育年支出均超过县财政经常性收入的80%。在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巫山县教委通过坚持强化组织保障、统筹教育资源、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注重内涵发展、改善教育民生、强化督导保障等举措,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校校有变化,校校有发展,校校得实惠。

材料三:4月15日,城区中小学在市政广场举行以“推进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为主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集中宣传活动。此次宣传活动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患民政策、安全教育常识、家校共育等内容进行集中宣传,同时对各学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集中展示。

(以上材料均摘自(《巫山信息网》)

(1)请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恰当的新闻标题。(25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县委、县政府及县教委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三中,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小宣传员,要求你把手中关于教育惠民政策的一份资料发放给一名八年级学生的妈妈,你打算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仿写句子。 

例句:小溪超越大山的阻隔,迎来江河的拥抱;种子超越泥土的禁锢,迎来春风的轻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B.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 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D. 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