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藏在花蕊里的童年》,完成小题。
生日里的康乃馨
①有一次,我去老家沈阳出差,早晨,母亲用毛巾包着几个煮鸡蛋进来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来,妈给你滚滚运。”我犹若回到童年,转过身去,让母亲给滚运。
②小时候,不论家里多么窘迫,每当过生日的时候,母亲都要给我们煮一个红皮鸡蛋。然后,母亲手握温热的鸡蛋给我们滚运,让鸡蛋在我们的头顶、后背、四肢和手心统统滚一遍。母亲说,这是滚红运,滚过运之后,这一年也就顺畅了。少不谙事,母亲滚运时,我往往会感到不耐烦。母亲滚完运,把鸡蛋交给我时,我急忙磕破,剥皮,吃掉,似乎滚运是母亲的事,鸡蛋是属于我的。
③鸡蛋从我白发斑驳的头顶缓缓滚下时,突然一股暖流流过我的后颈、脊背,又流上肩膀、手臂……我想回头看看,瘦小的母亲已年过古稀,背驼了,腿弯了,是怎样够到我的头顶,又怎样让鸡蛋有力地在我的躯体上滚动的。我想弯一下腰,让母亲不那么吃力,可是不能弯下,站着滚运不仅流畅,而且如同奔流的江水一泻千里。我知道,只有昂首挺胸地站着才不辜负母亲的这份厚爱。
④母亲滚得十分认真细致,生怕有疏漏。她那双曾像丝绸般柔软而细腻的手已变得枯枝似的僵硬粗糙,可在滚运的那一刻却遒劲有力。母爱是纯粹的、执着的、坚定的,像脐带里的热血在我的脉管里流淌着,汇向心脏。我两眼蒙蒙,泪盈满眶。我不相信滚过运后会走红运,我想母亲也不会相信。她出生于大户人家,外祖父是清朝的二品官。母亲有文化,当过妇产科医生,她用那双手不知将多少生命迎接到这个世界。母亲坚持数十年给我们滚运,那是坚持着那种母亲特有的祝福。
⑤又逢生日时,我在距母亲500多公里的哈尔滨,自从大学毕业以后,我已在这个城市打拼了20多年。早起,我看着餐桌上的一盘鸡蛋,不由得站了起来,一股暖流在血液中涌动,似乎母亲就站在我的身后,踮着脚在给我滚运。暖流顺着我的头顶流向身体,流到四肢。我突然想道,48年了,每逢生日母亲都想着给我煮鸡蛋和滚运,我怎么就没想到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呢?我想送给母亲一个礼物,感谢母亲在48年前的这一天,冒着生命危险把我带到这个世上,感谢48年来母亲给我的呵护和祝福。
⑥我拨通了沈阳一位朋友的电话,恳请他帮我买一束康乃馨,给母亲送去。
⑦傍晚,朋友打电话说,母亲接到鲜花时目光流泻着幸福,欢喜得像个孩子。母亲说,这是她这辈子收到的第一束鲜花。这一年母亲已79岁了。为什么我早没想到给母亲送花?原来,让母亲欢喜和幸福是这么简单。
1.文章标题是“生日里的康乃馨”,请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
2.文中多次提到滚鸡蛋,这样写有何作用?
3.品析文章划曲线的句子
母爱是纯粹的、执着的、坚定地,像脐带里的热血在我的脉管里流淌着,汇向心脏。
4.说说文中划直线句子的含义。
我知道,只有昂首挺胸地站着才不辜负母亲的这份厚爱。
根据提示默写。
①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②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④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⑥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孔子在《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舟顺风而行之态。
C. 尾联以“乡书”设问,托“归雁”捎信回洛阳,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
D.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这首诗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B.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舍弃) 传不习乎(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C.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期) 三军可夺帅也(夺:抢夺)
D. 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乘,趁)
2.下面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B.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下面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若/柳絮/因风起。
B.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里的“六十”和“七十”分别被称为“花甲”和“古稀”,是指人到六十就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就可以顺从自己内心的意愿来做事。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C. 《咏雪》中,兄子胡儿、兄女分别把大雪纷飞的情景比作“撒盐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更倾向于兄女的比喻。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最初题为《旧事重提》,反映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出自这本书。
B. 《五猖会》写我儿时到东关去看五猖会,临走时父亲让我背书,背完后才让我去看会。
C.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
D. 《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阿长)是一个粗俗、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满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B.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撰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贤侄等是尊称,而家父、舍妹、鄙人、愚兄等是谦称。“君与家君期日中” 中的“家君”是古代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以“语录体”的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