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土豆的花 ⑴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 ⑵...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土豆的花

⑴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

⑵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午,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睛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⑶“土豆开花了,快来看!”遂欣喜地呼唤先生。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

⑷没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在叶与叶之间,突然蹿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

⑸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见两颗土豆发了芽,没有扔掉,随手进一个废弃的旧花盆里,浇花时,给它匀上一点儿,没指望它成什么大器。前些天,见它枝繁叶茂,已够惊喜,做梦也没想到,今天,它竟灿灿地开了花。

⑹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

⑺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

⑻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年轻时的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她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凤眼,像戏台上的人。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

⑼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唱歌。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生啊!”

⑽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的美。

⑾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令我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

1.选文以“土豆的花”为题的作用。

2.选文第(5)段加点的“按”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7)段文字的作用。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第(10)段画线句的理解。

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的美。

5.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

6.林肯说过:“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读过本文,试用一种修辞手法写出你对母爱的理解。

 

1. 贯穿文章的线索;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体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按”在这里是用手压的意思,表现了“我”种下土豆时的不经意,反衬了土豆花旺盛的生命力和令人惊异的美丽。 3. 结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内容:由物及人,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4. “我”天天生活在母亲身边,天天接受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但却从没想过母亲也有过青春和美丽,更没有在她朴素的外表下去审视过她的美。 5. 示例1:插叙的写法。文章第⑧⑨段插叙了母亲少年和出嫁时的青春和美丽,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突出了对操劳一生的母亲质朴与美丽的赞美。示例2:借物喻人手法。文章从一簇美丽得令人惊异的土豆花写起,突出土豆实用和美丽兼有的特点。文章以此设喻,由物及人,赞美了同样质朴与美丽的母亲。形象具体,意蕴含蓄深远。示例3:反衬的手法。文章第⑤段讲述了当时种下土豆时的不经意,反衬了土豆花旺盛的生命力和令人惊异的美丽。 6. 运用一种修辞,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解析】 1.本题考查把握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本标题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颖而独特,因为很少有人注意“土豆的花”,可见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带着兴趣,迫不及待地往下阅读;其次,“土豆的花”贯穿了文章的始终,是作为线索出现的;另外,“土豆的花”象征母亲的美,表达了对母亲勤劳持家的感激,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本题考查句子中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目,要遵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来解答,要理解词义,尤其是语境义,“按”在这里是用手压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可知,“无心插柳柳成荫”“随手”“给它匀上一点儿,没指望它”等此句表现了“我”种下土豆时的不经意,“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写出了土豆花旺盛的生命力和令人惊异的美丽,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以对比来反衬。答题模式是:“……”一词(等词)是指……(语境义),写出了……的内容,表达了(反衬出)……的特点或品质。 3.本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注意语段在文中的位置; 二是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第⑺自然段在文章的中间位置,结构上往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一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上文第⑴——⑹自然段赞美土豆的花的美与旺盛的生命力;二是引出下文内容,下文即是表现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恩。写法上由物及人。 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考虑它有几层意思,且是否是修辞手法句。本句以土豆花的美象征母亲的美,形式上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用“天天吃土豆”借指天天生活在母亲身边,天天接受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二是用“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借指从没想过母亲也有过青春和美丽,三是用“没有想到土豆花的美”借指没有在她朴素的外表下去审视过她的美。 5.本题考查把握写作手法的能力。散文写法一般有托物言志、插叙、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虚实结合、反衬、照应等。第⑻⑼段,插入了母亲少年和出嫁时的青春和美丽,是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作此判定后,再结合内容答出插叙部分的作用。插叙的一般作用是:交代了……的内容,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或品质,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情节起伏,结构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文章由物及人,由土豆实用和美丽兼有的特点,来赞美了同样质朴与美丽的母亲。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形象具体,具有深远的意味;“随手”“给它匀上一点儿,没指望它”等此句表现了“我”种下土豆时的不经意,而土豆花“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是反衬的手法,以对比来反衬,反衬了土豆花旺盛的生命力和令人惊异的美丽。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围绕“母爱”的主题,表达对母爱的理解、感激、报答等内容,形式上要选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语言要简洁、生动、连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爱的尊严

永光

⑴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到:“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⑵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⑶“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⑷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⑸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⑹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⑺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⑻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__元钱丢给了男人。

⑽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⑾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⑿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⒀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头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⒁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真不该那么对他。

⒂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⒃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_______→嘲笑→______ →感动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⑼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3.结合语境,说说第⑿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

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下注:雨水往下倾泻。洞然:明亮的样子。栏楯(shǔn):栏杆。兀坐:端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一人居 _____________(4)顾视无可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_______”绘陋室幽雅,乙文用“___________”写居室清静。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1)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5)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8)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9)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10)_____________________,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__。《河中石兽》

(1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虽已辞官还乡仍心系国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关于名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西游记》的最后,唐僧师徒取得了真经并被赐封,其中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

B. 《骆驼祥子》中人和车厂的刘四爷是虎妞的父亲,他是一个残忍自私的压迫者形象。

C.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D. 《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经典作品之一。《阿长与<山海经>》 就是其中的佳作。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快期末考试了,你正在看世界杯球赛直播时,妈妈发现了,告诉你现在不能看,你会怎样和妈妈沟通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