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天娇 妖娆 断章取意 言不及义
B. 旁骛 妄想 附庸风雅 富丽堂黄
C. 涵养 遵循 鸠占鹊巢 形销骨立
D. 广袤 儒养 金弋铁马 相得益章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折腰(shé) 风搔 文采
B. 嘶哑(shī) 摇曳(yè) 凶涌 腐烂
C. 冠冕(miǎn) 鲜妍(yán) 呢喃 飘逸
D. 娉婷(pīn ) 柔嫩(lèn) 海侠 曼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有理想真好……”
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字数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株赶考的麦子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游兵散勇,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不组织统一上课,让我们根据各自情况自行调整,准备迎考。我心念一转,决定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没有我高了!
③对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
④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怎么也做不到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⑤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 我不时直起腰,汗水沿着脊梁沟,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带着饱满的信心与斗志,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的啦啦队。
⑥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给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
⑦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驱赶殆尽。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属于你,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⑧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的心中满溢着父亲在麦田割麦时的干劲。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簸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1.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表格。
情节发展 | 准备割麦时 | 割麦过程中 | 看到父亲又埋 首割麦时 | 参加高考时 |
“我”的情感 | (1) | (2) | (3) | (4) |
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父亲从不责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的含义和作用。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是从人的哪些感官写春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本文写景独具特色,多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请举一个例子并作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请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共克期日/期日中
B. 巨卿信士/则是无信
C. 若然,当为尔酿酒/公欣然曰
D. 后期方至/去后乃至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母 曰 二 年 之 别 千 里 结 言 尔 何 信 之 诚 也
3.在张劭眼中,范式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