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家是一只船,载你走向远方;家是温暖的港湾,等待...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家是一只船,载你走向远方;家是温暖的港湾,等待你随时避风靠岸;家是永远的岸,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回到这个岸。蜗牛遇到危险,会缩回它的壳这个家;人们劳累了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家;宇宙飞船完成了外太空飞行的使命,会回到地球这个家。

请以“回家真好”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回家真好 人生的过程如人在旅途,旅途中那个驿站最好,这可要属家里,家里胜过一切。 有家真好,回家真好,回家的感觉与在其他地方的感觉绝对不是一回事。家是自在的,也是自然的。在家里可以不伪装乔作,不虚头巴脑,不故作姿态。你是谁就是谁,市长、县长回到家里都是男人、是女人,在家里没有官场,没有阿谀奉承。如果爱人吹拍你,拿官腔搪塞你,你会觉得恶心,会跟他过不长。 家是绿草地,家是海水,也是火焰。你在家里可以松弛神经,可以放松大脑,不必看谁的脸色行事,像谁欠了谁似的。你可以不必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在家可以任意地睡大觉,可以睡到中午乃至下午。家里有松软的床铺,有桔色的灯光,又多情而体贴的爱人。你尽可能地在爱河里徜徉、游泳,尽可能地发挥你的想象和创造,你可以点燃激情的火焰,在你被火焰烧得灼热时,你可以迎着火焰前行,不必担心有人说你的闲话,因为这是你家。 家是慈祥的,是友爱的,是温馨的。你在外头受尽了委屈,但你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或是个不爱哭,自强自立的姑娘,回到家,可以哭,可以号啕大哭,可以向亲人倾诉衷肠与心声。家里会给你以安慰,这种安慰绝对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这不需要掩饰,不需要整景装什么门面和过得去。你在家人的劝慰下止住了哭泣,或者转悲为乐,破啼为笑,你会沐浴在家人友爱的阳光里出去了那一口闷气,舒展愁眉而酣然入睡,并会做个好梦。 在外面你总板着个面孔,或道貌岸然,或一本正经,或趋奉应酬,可在家里你可以什么也不说、也不干,一副木讷的表情,家里不会怪你,知道你就是这个样子。你有气、有脾气都可以发在家里,就是在外面喝多了酒,也可以跑回家里吐,说醉话,耍酒疯。 家不见得是高楼大厦,但却是挡风休息的港湾,家不一定十分富有,只要真情如一,再穷,哪怕家徒四壁,也会令人想念万分。外出的游子,走得再远,也难以割舍想家的眷恋之情,中秋节对家的遥思祝福已成常格,春节时日夜兼程千里万里往家奔的人则是势如潮涌,所谓的叶落归根,根是什么,就是家啊。那些客死在异乡、异国的亲人父老,最大的心愿是将自己的遗骨埋在桑梓,回到家他那飘泊的心才会安息、安定。家的吸引力,家的凝聚力,是别的无法代替的。 有家真好,回家真好。家是孕育,家是温床,家是怀抱、家更是感召啊。这里还原了人的自然,还原了人的本性,也还原了人的属性。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回家真好”这个题目涉及的范围极广,“回家”可写的内容很多,怎样快速打开思路呢?可以从“人、物、时、地”等角度铺开。人——谁回家,是爸爸、妈妈、海外游子,还是历史人物、名著人物?物——“家”往往跟许多物相连,是久违的乡音、村边的大树,还是一盏温暖的灯、一座小木桥?时——是双休日返家、寒暑假归家,还是背井离乡几十载后叶落归根?地——是乡下的老家,还是城里的新家?是那个高达30层的建筑物,还是心底精神的家园?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写作功底,自行选择。“真好”是一种心理体验,要注意对“回家”后的心理进行细致地刻画,突出主题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回答后面小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中华经典著作灿若星河,令人心驰神往,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与自豪。为响应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1.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朗朗上口)

2.下图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调查,请认真阅读分析,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

我的探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小组向收藏古书籍的黄玉露老师借了一本《宋词中最美的花朵》,用于班级的日常朗诵,借期一周,借出日期为2018年11月11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长张文涛,请你写一张借条。

 

查看答案

洋 葱

潘 格

①最近小米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阳光像儿子的小手,穿过层峦叠嶂的窗帘缝隙不依不饶地在小米脸上游走。这个时候的小米只好爬起身,蓬头垢面地来到洗漱间。

②母亲剥着洋葱走过来。小米说,妈,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

③从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是这个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除此以外,母亲还添了个毛病,爱买洋葱,紫皮的白皮的,一买就是一堆。小米越来越不明白,父亲跟母亲生活了整整37年,说走就走了,母亲怎么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关于父母的爱情,小米从他们各自的口中听到许多,这些记忆的片段经过小米的连缀和拼凑,已经足够让她坚信,父母的婚姻情比金坚,牢不可破。但自父亲入土后,小米再没有看到母亲痛哭失声,再没有看到母亲椎心挖肝地念叨历历往事,甚至没有从母亲口中听到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忽然觉得母亲一下子老了,变得迟钝、麻木,开始淡忘过去的人和事。

④为此,小米特意带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小米不敢想象母亲某天得了老年痴呆该怎么办。庆幸的是,母亲身体健康一如往常,没有丝毫脑萎缩的迹象。

⑤小米却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父亲的走,来得太突然,像一把从黑暗深处猛然刺出的利刃,让小米猝不及防。小米曾经为父亲的晚年设想过许多美好场景,如今,曾经设想的美好瞬间被撕碎,小米无数次在黑夜里哭着惊醒,然后泪流满面。

⑥小米越是思念父亲,越是不能原谅母亲的冷漠。每天,蓬头垢面醒来的小米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我又梦见我爸爸了。

⑦小米希望母亲能够热切地问她:梦到什么了?你爸爸说什么了?令小米失望的是,母亲依旧漠然,什么也不追问。执拗的小米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说:我梦到我爸爸了。

⑧说完这句话,小米就出门。日子总是要过的。上班、开会、见客户、接孩子、开家长会,中年女人的一切生存和生活压力一丝不落地降临在小米身上。忙碌纷繁的生活润物无声地治好了小米的失眠,小米的早晨不再从中午开始,小米也不再蓬头垢面。

⑨现在的小米又恢复成自信、干练、英姿飒爽的小米。对父亲的思念,偶尔如同涨潮的海水,丝丝缕缕浸湿小米的眼眶。小米会在听到某曲音乐时泪落如雨,会在拥堵的车流中因看到很像父亲的身影而抱着方向盘痛哭失声。

⑩母亲依旧漠然,整天坐在椅子上剥洋葱,弄得满屋子洋葱味儿,呛眼呛鼻,大人孩子每每眼泪汪汪。日子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父亲去世的阴影渐渐淡化。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子吧,失去了一个人,流过一些泪,以为永远不会好的伤口会慢慢愈合,时间真是最好的疗伤剂啊!忘了从哪天起,小米醒来再也没有说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

谁能想到,再次说起这句话的人,竟然是母亲。那是小米搬进新房子不久后的一天,弟弟在电话那头兴高采烈地喊:妈!刚生了!恭喜您得了个大胖孙子!双喜临门,一大家子人免不了凑一起欢天喜地地大吃一顿。饭桌上,母亲开口就对小米说出了那句话。

小米震惊极了,更让小米震惊的是,母亲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其实我天天梦见你爸。小米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从父亲走后,母亲从来没有提起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压抑着狂跳的心脏,问母亲:你都梦见我爸什么了?

母亲淡淡地说:什么都梦见了。小米追问: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过呢?母亲还是淡淡地说:有什么好说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难不成要记一辈子?那会儿你连房子都没有,你弟弟婚都没结,我再带头哭天喊地?我不能哭,我得带好这个头儿,让你爸在那边放心!

小米沉默了许久,问:妈,那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那么爱买洋葱吗?

母亲拿起一颗洋葱,轻轻撕下外皮,空气中立刻弥漫出浓烈的气息。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母亲轻声说,想你爸的时候,就借着剥洋葱哭上一会儿……

(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在父亲去世后,母亲有怎样的表现。

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从人物描写角度)

(2)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从修辞角度)

3.小说以“洋葱”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明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后常被大家作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D. 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

2.请从情感、语言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与汝毕力平______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

(3)甚矣,汝之不______

(4)如土石何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2)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文章描写智叟劝阻,神仙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何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人物形象的比较赏析,是名著阅读的重要技法之一。下面小说中的人物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情节比较分析他们的相同点。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与《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