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赏析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诗歌赏析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明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B.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后常被大家作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D. 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

2.请从情感、语言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1. D 2. 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均可;如扣住“到”“成”“方”“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解析】 1.D错,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由“到死”,“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与汝毕力平______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

(3)甚矣,汝之不______

(4)如土石何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2)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文章描写智叟劝阻,神仙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何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人物形象的比较赏析,是名著阅读的重要技法之一。下面小说中的人物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情节比较分析他们的相同点。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与《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借明月来抒发离人心愿,祝福天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满心都贮足了诗。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洋溢着春雨及时至的喜悦;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淌着对亲人的思念;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迸发出壮志报国的激情……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的文稿,我认真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给予了斧正。

B.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D.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