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①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②上无人处,使牧羝③,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④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⑤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①旃:通“毡”,毛织物。②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③羝(dī):公羊。④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⑤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单于愈益欲降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绝不饮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C. 乃得归/微斯人,吾谁与归
D. 卧起操持/操蛇之神闻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武 留 匈 奴 凡 十 九 岁 始 以 强 壮 出 及 还 须 发 尽 白
3.结合选文谈谈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
(2)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3)树林阴翳(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C.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热闹。
D. 本文语言极具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人的理解,同样也应该学会理解别人。理解是一缕春风,唤醒沉寂的心田;理解是 , ;理解是 ,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网站平台对于出售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没有起到应该承担的监管。(在“监管”后加上“作用”)
B.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主。(“荣获”改为“评为”)。
C. 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与“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互换位置)
D.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总找借口,把失败原因都归咎于别人。
B. 他们的存粮已经告罄,然而他们还没有走出这沙漠。
C. 九年级开展了“爱我中华”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D. 如果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不能持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xiōng yǒng(________)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2)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è dú(________)职业之神圣。
(3)把欧州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fù lì táng huáng(________)的博物馆。
(4)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zì chuī zì léi(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