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总在您的目光里”为题作文。 要求: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

请以“总在您的目光里”为题作文。

要求: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总在您的目光里 看见“目光”这个词,我会想到“温暖”,因为它像太阳的光芒般一直照射在我的眼睛里,让我看清了世间的美好一切,让我觉得这世间是充满爱的,是温暖的。 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季。那几天,我一直都闷闷不乐,总感觉自己的心像被一层灰尘蒙信了看不见一点光明,每到一个地方都感觉气氛阴沉沉,一朵乌云在我脑袋上方不停地盘旋着,好像有意和我过不去。我的心情极度地慌乱、烦燥不堪,迅速地跑向小区附近的一个小花园,找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在一棵大树前停了下来。看着这些大树一个个挺拔有立,再看看自己像一颗没人爱护、快枯萎死掉的小芽,一气之下,猛得朝大树上踢了一脚,树枝上仅剩的几片树叶飘落了下来,骤然间大树显示得苍老了许多。就在我的脚即将落下的时候,一只小猫引起了我的注意——它身上湿淋淋的,树叶、杂草、灰尘将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给人第一感觉:脏!但后来,我对它有所改变。它躲在树根旁边瑟瑟发抖,目光直盯着我,好像在乞求我似的。我看着它,顿时起了怜悯之心,它这样的处境不正是和我现在一样吗?孤独、无助,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为什么不帮助一下它呢?这样想着,我便走过去一把抱住它,为它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和杂物,将它带到了一个亭子里,和它“谈起话来”。 我向它吐露出了自己的心声,那时候,它就像我的知心朋友一样,在一旁默默地倾听着。不经意间,我和它四目相对,那眼神充满了怜爱和感恩,它那稚嫩的小爪子摸了摸我的手,柔嫩的舌头舔了舔我的手,那感觉酥酥的,心里的灰暗顿时没了,明亮了好多。我抱起它仔细地看了一会儿,心里的温暖化作几滴幸福的泪水,它调皮地舔了舔我的脸,朝我眨眨眼睛,我觉得我快被它萌化了,不禁地一笑,心里舒服了好多好多…… 直到现在,每次看到它那双眼睛我都会开心地一笑,那种温暖一直弥漫在我的心灵里,总是忘不掉它那温暖的目光…… 【解析】 此题为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总”指“总是”“一直”的意思。“您”指的是长辈。可以是父母、老师或者是关爱你的亲人、朋友。“目光”或给人以深思,或给人以启迪。从父母的目光中,能让我们感到亲切和幸福;从老师的目光中,能让我们读到鼓励和关爱;从陌生人的目光中,能让我们懂得整个社会的凝聚力!“目光”可以是温柔与严厉,或是鼓励与批评,“目光”时时刻刻警醒着自己,鼓励着自己,赞扬着自己,使自己懂得了许多人世的道理,伴随自己的成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卸妆

韦延丽

①朋友打电话祝贺他时,他正在处理一起婆媳纠纷。婆媳俩扯着大嗓,你来我往,唱念做打功夫丝毫不比京剧演员逊色。接完电话的他没来由地火冒三丈,大吼一声:“别吵了,再吵我就收拾人!”婆婆一愣,变脸比变天还快,说:“敢情你跟这贱人一伙呀,你来收拾瞧瞧,我不把你皮扒下才怪。”他一下子软了,轻轻地说:“不用你扒了,我回去就扒。”

②他果真回去就扒了警服,并特地锁进箱底。仿佛要锁住处警时的窝囊气……老婆说:“这下好了,你不是能写东西吗?组织上真是慧眼识金啊,让你一小民警当文联副主席!”他瞪了老婆一眼,说:“你懂什么!”老婆便摇摇头,走开。

③他胖,肉乎乎的,便服穿在身上,像捆着一个肉粽,这是他以前从未发现的。镜前的他,免不了想到警服,量体做的,只精气神就将他的肥肉遮了下去。更别说警服的方便,那么多的口袋,只要将东西往里一扔,便可以昂首在大街上,面对湍急的人流,目光如炬,一身清爽。而到文联上班后,他每天不得不揣个鼓鼓囊囊的皮包,扎眼不说,那天,他将皮包忘在了车上,车窗玻璃被砸了,这是他穿警服时从没遇到的耻辱。痛定思痛,他决定不拎皮包,也不顾形象了,将皮包束之高阁,将钱塞袜子,但不久他又觉得别扭,弯腰掏钱时的尴尬、众人诧异的目光,似乎都在嘲笑他的不伦不类。

④正好,文友赠送自己写的书给他。文友是个环保人士,很客气,将书装在一个环保袋中,双手捧给他,他当时没在意,握着对方的手,啊呀啊呀地表示感谢。

⑤回到家,他还是没怎么在意,取出书后,顺手将袋子扔在车的后备箱里。直到有一天,他上银行取钱,因为数额不小,才突然发现这个袋子的好处。

⑥这不,自从用上了这个袋子,他发现早市的菜价降了许多。当然,这和他的穿着也不无关系,他不穿警服了,混在众多买菜人中,不扎眼,卖菜人一看他和他手里的袋子,也懒得漫天要价。即便如此,他还是要讨价还价,在这以前,他是不会讨价还价的,怕卖菜的说警察斤斤计较。现在好了,他可以报仇似的讨价还价,再也不从警服袋里摸出百元大钞让人家找零。他的袋子里,有零钞,人家找他硬币,他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拒绝,而是笑吟吟地扔进袋子,转身递给下一家。这时,跟在旁边的老婆会笑笑,说:“不穿警服怎么那么好呢?”

⑦当然,脱下警服也有不愉快的时候。

⑧高考那天,提不起笔的他突然想到街上找灵感。他走啊走,灵感没找到,却遇上了堵车的长龙,喇叭声到处撞击空气,向龙头龙尾蔓延。附近旅馆人影晃动,不知咋的,他突然想起了旅馆里乡下的考生,他甚至想到了乡下宁静的夜晚。他习惯性地上前疏通,指挥车辆倒让、前进,仍是轻车熟路,就在他指挥最后一辆车时,女司机却把头故意转向身旁的男伴儿,说:“他以为他是谁呀,来这里充交警,就不听他的。”说完,还用挑衅的目光看着他。他憋了半天的火突然蹿到嗓子眼儿,说老子还真的就是警察,不过说“警察”两个字时气瘪了。后来还是车上的男人说服女人倒了车,道路才得以畅通。

⑨或许尾气吸多了,回到家,他隐隐觉得胸闷,倒头便睡。不知睡了多久,急促的敲门声将他惊醒,邻居吴大婶喊:“李浩,你以前不是警察吗?楼下烧烤桌上马尿喝多的小子疯了,吵得我女儿睡不着啊!你帮忙管管吧,不然明天的考试泡汤啦!”说得他一身的热血上涌,几步冲到楼下,喝令几个小子不要吵。一个醉醺醺的小黄毛站起来说:“你谁呀?敢管闲事!”他说他是警察,几个小子就哈哈地笑,说:“你还警察呢,老子打的就是警察。”说罢,抄起板凳朝他砸来,血流了他一身。事后,几个小子不但不出医药费,还反咬他冒充警察。

⑩躺在病床上的他刚得知这一切时,越想越气,正欲拔下针头找那几个小子理论,老婆推门进来了,说:“我都知道了,跟他们论不清,还不如看看电视,解烦。”说着,调到了他喜欢的戏曲频道。电视里正播放《穆柯寨》,打斗场面十分精彩,翻跟斗、舞刀弄枪……他手里的遥控器不由得跟着舞起来。老婆见了,笑着说:“呵!入戏了。”声音说得大了些,他一怔,手里的遥控器掉到了病床下,这才想起,原来他没在舞台上,他已经卸了妆。

(选自《啄木鸟》2015年第一期,有删改)

1.小说中的李浩脱下警服后遇到了哪些尴尬的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第3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他胖,肉乎乎的,便服穿在身上,像捆着一个肉粽,这是他以前从未发现的。

3.体会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女司机却把头故意转向身旁的男伴儿,说:“他以为他是谁呀,来这里充交警,就不听他的。”说完,还用挑衅的目光看着他。

4.小说写他老婆的笔墨不多,说说这些笔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小说写的是一个警察因工作变动脱掉警服的角色转换的故事,却为什么以“卸妆”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完成下面小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当下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低头族”:他们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此外,长期玩手机还可能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改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1.文章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中描述的内容写起有什么作用?

2.从文章来看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出现哪些弊端?

3.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此外,长期玩手机还可能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其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早晚授业请益,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劄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切要之言。逐日劄记,归日要看,是好文字,录取归来。

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百无所失矣。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之。不可荏苒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自家处矣。

(节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请益:受教诲后仍不明了,再去请教。或泛称向人请教。②劄(zhá)记:即“札记”,一种文体,用来写读书心得、体会。③审择:详查与选择  ④荏苒:光阴渐渐过去。

1.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停顿(限两处)

大 凡 敦 厚 忠 信 能 攻 吾 过 者 益 友 也。

2.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1)尝百里外________        (2)其欣悦_________

(3)思切要之言_______       (4)恐志趣卑凡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

4.(甲)文是宋濂写的一篇赠序,(乙)是朱熹写的一封家书。请结合(甲)(乙)两个选段,谈谈内容上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为深入了解中国“一带一路”,学校开展“一带一路助推中国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拟新闻)

中国日报网5月23日电中国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落幕,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最终峰会达成270多项成果,受到中外媒体的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3日刊发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声的文章称,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引起了新加坡商界的广泛兴趣。

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称,面对众多国际问题与挑战,中国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措施,倡议更多国家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拿大国际贸易部官员帕拉梅戈德史密斯琼斯参加了这次峰会,她表示“一带一路”对于加拿大商业而言是一次机遇,加拿大希望借此能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则称,“一带一路”倡议为西方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包括霍尼韦尔、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等跨国公司都计划加入“一带一路”建设。这些企业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们也将从中获益。

阅读上面这则新闻,为新闻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赛诗会)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物质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诗歌之路。无数古诗再现了一带一路途经的千年古迹、丝路风雨、沧桑古道、大城、残壁……将丝路之美收诸笔端。学校将举行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赛诗会。现在有一组诗歌,请你将不能再现古代丝绸之路情景的诗句选出来______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D.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活动三:图片展)学校在大厅举办“一带一路”图片展,这里选出其中一幅图,请你说说这幅图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