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就这样一路走来”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

请以“就这样一路走来”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 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就这样一路走来 回首这一路,我就这样,在他们的帮助下,一路走来。 幼时的我,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于是,但凡是我要的,我都会顺手就拿。一次,因为这个,我被狠狠地K了一顿——那次爷爷得了重病,正等着去医院,谁知,父亲电话竟被我抢走了。父亲让我还给他,我哪里会给他呢,我正玩着游戏呢!父亲恼了,一把抢回去,又狠狠地揍了我一回。那时的我委屈极了,始终不能够理解……爷爷终于度过了危险,父母便又语重心长地教育起我来,一会说“要多为别人着想”,一会说“要听大人的话”,一会又说“父母其实也舍不得打你”…… 就这样,听着父母这样那样的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不知不觉就上了小学。 上了小学,我再不像小时候那样调皮捣蛋,我感觉自己突然变乖了,懂事了。可是,我却变得没有毅力了。书写让人不敢恭维的我本来一心想要把字练好,可没几天,我便越来越没有耐心,用大人们的话说,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开始试着慢慢放弃。也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时候察觉的,竟然每天还增加我的练习量。我当时差点崩溃了。不过,后来,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照”下,我终于坚持了下来,字也日见变好。现在想想,字变好倒在其次,更主要的是,那段难挨的日子,磨砺了我的意志,更让我知道了“持之以恒,事皆可成”的道理……老师后来说我长大了。 小学的时光,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感觉没领过几次压岁钱,自己就不再是以前那个稚气的男孩了…… 那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大早,老爸就惊喜不已地叫醒我说:“娃,你考上师大实验中学了!” 就这样,我成了师大实验中学的一名初中生。初中生的日子可圈可点,除了平时的那些有趣的课堂,那些老师,那些同学,那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记得那天,正是学校运动会开幕的头一天,班里也正如火如荼地训练队形。我因为嗓门大,便成为喊口令的最佳人选。那天,一练便是一下午,我们也顶着烈日走了一下午,扯着嗓子不停地喊着。待训练完坐下休息时,同学们早已精疲力尽,我的嗓子也喊哑了。不过我当时关心的是班主任和同学能称赞我,那怕一声也成。结果,那天的班主任和同学们什么也没说,就这样散了,我的心凉凉的…… 运动会终于来了,而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那天的事。可待我走进班集体队伍里,班主任和同学们竟用班费为我买了薄荷糖,还不停地对我说:老班,辛苦了!就这样,我哭了,哭得很爽朗。为我的付出,为他们的关爱,为我心灵的小幸福。后来,我妈知道了这事,说了一句,小子,这么大人了,还哭?好意思吗?我因此被噎着。是啊,不知不觉,都初三的人了,可哭两声也不影响成长吧,你说呢? 时光勿勿,在亲人、同伴、老师们的呵护下,我就这样,我一路走来,一路成长。这一路,我有过无知、也有过醒悟;有过放弃,也有过坚持;有过辛酸,也有过甜蜜……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只要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分析做作文题目“就这样一路走来”,可知这是一个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就这样”,指的是成长的过程,想一想,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路走来,哪些东西伴随着你。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别人的关怀,首先是父母,其次是师长,还有同伴甚至社会人士。在成长的过程中,“路途”上始终有关怀,有鼓励,有帮助。题意明确了,那么文章就好写了。可以从三个方面(父母时时关爱、师长日日教诲、同学随时帮助)各选一事例,写母爱、师情、友情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重点写一两件事,点面结合,说明自己“就是这样成长的”。别人的关怀是一个方面,当然自己的努力也是少不了,所以文中在写别人的关怀也要写写自己如何努力的,遇到挫折,如何面对,如何锻炼自己,自我督促,将这两方面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写出自己“就这样一路走来”的过程和感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春和明            景:_____________     ②四时之不同  景:_________

③而长烟一空        或:_____________     ④暮冥冥      薄: ________

⑤予求古仁人之心    尝: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夫/淫雨霏霏    B. 感极而/悲者矣

C. 其/喜洋洋者矣    D. 四时之景/不同

4.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的“乐”与甲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 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 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 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4.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枫叶礼赞

 叶孟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性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1.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2.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又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5.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查看答案

我市某中学校对本校全体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内容

      比

对      例

    象

每周锻炼平均次数

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

3次以上

2-3次

0-1次

60分钟以上

20-60分钟

20分钟以下

男生

42%

50%

8%

14%

24%

62%

女生

38%

45%

17%

10%

20%

70%

 

(1)请你根据调查表的内容,写出两条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营造浓郁的阳光体育锻炼氛围,学校文学社社长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发展阳光体育运动。下面给出了四句话,你认为最适合做下联的句子是______

A.努力强健身体素质  B.争做文明守纪少   C.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增进师生身心健康

(3)参加调查研究之后小明写了一篇演讲稿,下面是其中的一段请你帮他修改。

“生命在于运动。”没有扎实的根基,万丈高楼无从崛起;没有强健的体魄,平生之志只能成为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A)而摆存我们眼前的是并不乐观。大量调查资料表明:(B)因为长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缺乏的原因,

 我国存校大学生体质已经明显下降,身体健康状况有恶化趋势。个别同学的身体状况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与学习。

①(A)处划线句有充分残缺的语病,应在“______”一词后添加“______”。

②(B)处划线句有句式杂糅的问题,应将“______”删去。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

(1)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A当下和史进吃得饱了,各拿了器械,同回瓦罐寺来。到寺前,看到崔道成,邱小乙两个,兀自在桥上坐地。A大喝一声道:“你这厮们,来,来!今番和你斗个你死我活。”那和尚笑道:“你是我手里的败将,如何再来敢厮并?”A大怒,抡起铁禅杖,奔过桥来。那生铁佛生嗔,仗着朴刀,杀下桥去。A一者得了史进,肚里胆壮,二乃吃得饱了,那精神气越使得出来,两个斗到八九合,崔道成渐渐力怯,只办得走路。

①人物A是指___

②写出一个与A有关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20世纪30年代,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