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良 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良 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⑿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⒀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⒁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 大学毕业后漂泊辛酸的生活和大哥按部就班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让“我”开始了对父亲的憎恨。

B. 文章语言想象细腻。“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深藏的爱和愧疚。

C. 第②段中,对大哥的神态、动作、心里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和他的毫无主见。

D. 第⑦中“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只好”表现了“我”当时的不情愿。

2.阅读文章,依据“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不满——(     )——(     )——(     )——(     )

3.选文第⑤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概括其主要内容,并结合选文分析作用。

4.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你对第⒁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5.请你谈谈文章以“良心”为标题的作用。

 

1.C 2.憎恨 震惊 羞愧 感激/感恩/感动 3.运用插叙,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更突出父亲的形象(更突出了父爱的崇高)。 4.“我”终于发现自己误会了父亲,内心感到羞愧,良心受到谴责,懂得了父爱的崇高,将终身铭记父爱。 5.“良心”是父亲朴实的做事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线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心,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 1.C项“毫无主见”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这些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和因担忧而紧张的心理。“二子,你看呢”这句话是在征求“我”的意见,不能说这是“毫无主见”。 2.本题考试梳理文章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文中所写事件和事件中人物的感情。文中写了父亲住院要做手术、即将手术,父亲立下遗嘱,告诉大哥孝子棒只写大哥名字并交代我的身世、我守候父亲手术结束并照顾父亲。对应这些事件,“我”的感情也相应发生变化,由默然、不满到震惊、羞愧最后到感激回报。 3.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这两段交代了“我”冷漠的原因,因此是“插叙”;再结合题目要求,概括这两段叙述的事件,结合事件分析其作用即可明确答案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回答: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更突出父亲的形象或表现了父爱的无私伟大。 4.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揭开谜底,幡然醒悟,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此时的“我”终于发现自己误会了父亲,内心感到羞愧,良心受到谴责。由此凸显了文章所表达的父爱无私的主题。 5.考查标题的作用。结合父亲的一番话可明确“良心”的含义,同时也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题。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概括出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即可。如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等。父亲的“良心”突出了父亲和父爱的伟大。一定要联系文章的中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 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

(注释) ①缞绖(cuī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 ②赗(fèng):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 ④怃(wǔ)然:失意的样子。 ⑤彻:通“撤”,撤去。 ⑥赒(zhōu) :救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连月不

(2)春和

(3)斯人

(4)皆所未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

B.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

C.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

D.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4.(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的胸襟和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从(乙)文中摘录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1.下列对《沁园春• 雪》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 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肯定他们是英雄,对历史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C. 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了一起。

D. 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起下文的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大堰河甘甜的乳汁滋①  (A. lùn  B. rùn)了艾青的童年,故乡秀美的山水  甲  (A. 孕育  B. 养育)了诗人的才情。诗人在《少年行》中深情地对乡亲们说:“双尖山保佑我们平安无yàng(A.漾  B.恙)/等我也老了/我再回来和你们一起。”艾青“用  乙  (A.沙哑  B. 嘶哑)的喉咙”为黑暗中的祖国呼唤“火把”,“常含泪水”把赞美诗呈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他的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匠之一。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___       乙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他的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匠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沁园春”是题目。

B. 梁启超,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C. 林徽因,女,建筑学家,文学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她的经典诗作。

D. 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____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5)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题记》)

(6)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8)小时候,乡愁是 _______________。(余光中《乡愁》)

(9)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雪》)

(10)《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