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 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

(注释) ①缞绖(cuī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 ②赗(fèng):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 ④怃(wǔ)然:失意的样子。 ⑤彻:通“撤”,撤去。 ⑥赒(zhōu) :救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连月不

(2)春和

(3)斯人

(4)皆所未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

B.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

C.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

D.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4.(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的胸襟和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从(乙)文中摘录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1.(1)天气放晴(2)日光(3)如果没有(4)具备,齐备 2.C 3.(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2)在座的人因此而感动叹服,有的人甚至流下了眼泪。 4.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事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公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开”:天气放晴。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具”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具备,齐备”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C项: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译为: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此处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去城郊埋葬。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件事划开。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以”:因为。“物”:外物。“泣”:眼泪。还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见义句的翻译。 4.一问,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文中能体现“古仁人”的胸襟和抱负的句子可分别提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答案。二问,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学习古代文化,多了解“古仁人”的生平,多记忆“古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事迹,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三问,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好乙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关键语句的前提和基础。如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词句可提取“公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作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1.下列对《沁园春• 雪》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 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肯定他们是英雄,对历史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C. 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了一起。

D. 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起下文的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大堰河甘甜的乳汁滋①  (A. lùn  B. rùn)了艾青的童年,故乡秀美的山水  甲  (A. 孕育  B. 养育)了诗人的才情。诗人在《少年行》中深情地对乡亲们说:“双尖山保佑我们平安无yàng(A.漾  B.恙)/等我也老了/我再回来和你们一起。”艾青“用  乙  (A.沙哑  B. 嘶哑)的喉咙”为黑暗中的祖国呼唤“火把”,“常含泪水”把赞美诗呈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他的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匠之一。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___       乙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他的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匠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沁园春”是题目。

B. 梁启超,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C. 林徽因,女,建筑学家,文学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她的经典诗作。

D. 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____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5)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题记》)

(6)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8)小时候,乡愁是 _______________。(余光中《乡愁》)

(9)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雪》)

(10)《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的征服(节选)

蒋子龙

①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②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③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的房子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④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子。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⑤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⑥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⑦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⑧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⑨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⑩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一一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推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⑪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⑫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真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⑬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1.作者说,书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书的“征服性”和“侵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出两种“征服书”的方法。

3.第⑪段中写道:“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

4.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2)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5.冰心和蒋子龙都谈到了自己读书时对书籍的选择,请你也谈谈你读书时对书籍是如何选择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