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__________,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⑤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⑦曹操在《龟虽寿》中用比喻手法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党在三中全会中提出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因此,面对改革上的重重困难,我国人民一定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怀和气魄。(填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1)“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雅趣,顾名思义,就是高雅的生活情趣。读书、写字、画画、弹琴、下棋、种花草、赏景,乃至做笔记、养小动物、上下学途中边走边看、课间三五好友品评时尚……都可以称之为雅趣。
请以“雅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注意根据提示,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 500 字,最多写满格。
(2)我们一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其实就两个基本动作,一个叫“ 扫视”,一个叫“凝视”。广阔的天,漂浮的云,飞翔的鸟,徐徐吹过的风以及路上行走的人……匆匆“扫视”,一切转瞬即逝;定睛“凝视”,精微之处,深藏大意。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朱自清凝视父亲蹒跚的背影,真正明白了父爱如山的真谛;沈从文凝视纯美的边城,写出了茶峒人和谐淳朴的生活; 王建凝视十五的夜月,发出了秋思落谁家的感喟……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凝视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得套做,不得抄袭;文中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 字迹清楚;⑤不少于 700 字,最多写满格。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学校要开展“传承家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你班某位同学对“传承家风”活动不以为然,他认为对中学生谈家风意义不大,请你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注意用语要文明得体。
2.你班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每空填二字)。
上联:长辈言传______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给母亲以事业心
文/郑彦英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太多的生活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的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于是,去年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的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但是过了几天,母亲对我说:“城里啥都好,就是心慌。”
“心慌”一词,在我老家有特殊含义,就是寂寞。
我一下子沉默了,觉得我作为儿子,太不孝了,母亲八十多岁的人了,你就不能把你的事情放下,多陪陪母亲吗?
话是这样说,但是落实到每天,很难。一个礼拜,也就能陪母亲三四次,跟她说话,听她叙述老家的家长里短,给她说笑话,说城里人的各种尴尬,还陪她到郑州有水有花草的地方散步,但是,这些还是太少了,母亲大部分时间,仍处于“心慌”中。
我突然想到了母亲年轻时做的工艺品,还有母亲那时给村里人婚嫁所画的绣花图案,就说我特别怀念母亲的那些工艺品,希望母亲给我做一套,作为我家的传家宝。
“那有啥好的?”母亲说,“你那单位全是画家作家,我这算不上好的。”
我说:“你这是民间工艺品,恰恰是城里稀缺的,珍贵得很,你弄出来,我在网上给你做个展览,让全国的网友知道,我妈妈是个民间艺术家。”
从这一天开始,妈妈像上足了发条的闹钟,整日沉浸在她的创作工艺美术品的事业中,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忙并快乐着。
从九月开始,一直做到春节前,母亲都在为这事忙碌着。弟弟对我说:“这就怪了,妈没事的时候,还有个头疼脑热的,一忙乎这事,吃得好,睡得好,精气神十足。”
春节前,我老家礼泉县的文化局长来郑州,专程来拜访我母亲,看到母亲做的工艺品,大为赞赏,说在关中道上,没有几个人能做出这么好的民间工艺品了。这是文化局长的赞扬,让母亲高兴得满面红光。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夏挽群和河南省民俗专家程建军看了母亲的工艺品后,以行家的眼光肯定地说:“你是真正的民间艺术家。”随后,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为母亲颁发了“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资格证书”。颁发证书那天,母亲将头梳理一番,换上鲜艳的衣服,握手、照相,一头银发加上一脸笑容,俨然一个“艺术家”的范儿。
但是,新的问题来了,这些工艺品,母亲做完了,作为作家,我知道,让母亲创作很有劲,如果重复,就变成劳动了,心理作用是大不一样的。
于是,我又想到,母亲刺绣也很好,我就对母亲说:“现在的中式服装,兴在上面刺绣,你还能扎能绣不?”
“当然能嘛!”母亲眼里透着兴奋的光芒。
我在母亲的兴奋中体会到:要给母亲尽孝,就给她以事业心!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最真切的感受是:给母亲以事业心,让她快乐幸福地生活着,这是报答母亲的最好方式。
B. 文章中的“我”是一位孝顺母亲、懂得报恩的人,是文中主要刻画的人物。
C. 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母亲住在城里觉得“心慌”,目的是衬托下文母亲沉浸在创作工艺美术品后的“忙并快乐着”。
D. 文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开篇交代背景,中间叙事,篇末点题。
E. 文中弟弟的话从侧面表现了母亲开始做工艺品后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有了明显好转。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的孝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3.赏析文中句子的表达效果。
颁发证书那天,母亲将头梳理一番,换上鲜艳的衣服,握手、照相,一头银发加上一脸笑容,俨然一个“艺术家”的范儿。
4.通读全文,文章以“给母亲以事业心”为题有什么妙处?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4)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_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7)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8)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泊钱塘
(明) 茅 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1)“江行日已暮”,行船于江中,夕阳西下,早已是傍晚时分,可是游子还在江上漂泊,透露出思乡之情。 (______)
(2)“何处可维舟”,偌大的钱塘江竟然找不到一处游子可以停靠的地方,写出了游子对于无家可归的凄凉心情。 (______)
(3)“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树里”、“风前”承受着餐风饮露的生活,这就更让诗人怀念自己的家乡。 (______)
(4)颈联中“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梦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乡愁之绵长。 (______)
(5)全诗借钱塘江上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壮志难酬,漂泊流离的悲苦心情。 (______)
2.结合全作,分析回答“微吟寄短愁”中“愁”的具体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