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春天里的童趣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春天里的童趣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正从田野向人们走来,而深藏在心底的童年往事悄然萌动,带着浓浓的醇香,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② 春天挖来的野菜是童年时期盛开的"花朵"。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在霏霏的春雨中,各种野菜一棵棵、一簇簇,绿油油地竞相生长,生动了整个田野。今天看来野菜只不过是一道菜肴,但在饥荒之年却是上苍恩赐给百姓的果腹之物。每当野菜盛长时,孩子们像过年一样快乐,拿着篮子和剪刀,跟着奶奶去挖野菜。野菜中乡亲们最喜欢的是荠菜,它不仅具有清肝明目的药用,还鲜美无比,既可用来做肉馅炸春卷,又可以包入饺子,或做蒸包子的馅,如果简单一点,还可以直接清炒或者凉拌,均是一道难得的佳肴。至今想起,依稀有余味充盈在唇间。近几年一到春季,市场上也有卖荠菜的,硕大肥嫩,买回家佐以粉条、瘦肉包成饺子,味道倒也鲜美,可不知怎么回事,怎么也吃不出当年那种纯净、本真的清香。是大棚种植的结果呢,还是我的味觉发生了改变,亦或是其他的原因?我不得而知了。       

③拔茅针是农村孩子特有的高兴事。当时的农村,河壑纵横,特别是向阳的一面,原来在冬天枯萎的老茅草,"忽如一夜春风来",经过雨露的润泽,开始蓬勃生长,瞬间就翠绿一片,茅针就会从茅草中悄悄地探出头来,虎头虎脑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茅针其实是茅草的花穗,嫩黄的茎,微红的草尖,它如"十月怀胎",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一天天长胖。到了茅针含苞欲放时,正是采摘的好时机,用手捏住茅针的中间,稍用力,吱的一声,茅针就拔了出来。茅针有圆珠笔那么长,胖鼓鼓的,就像带苞的微型嫩玉米,放在鼻间闻一下,会有一种清香的感觉。剥开草叶子,内里呈现出银白色、毛茸茸的软条,放在嘴里细嚼,有一丝爽滑、鲜甜的味道。孩子们嘴馋,春季又缺少水果,茅针就填补了这个空隙。上学放学路上,边拔边吃,有时吃不掉,将茅针用布带系好放入书包,送给同学吃。

④放风筝是城乡孩子都喜欢的游戏,但是由于贫穷,农村孩子买不起花花绿绿的风筝,只能靠自己制作。做风筝最好用绢纸,但由于条件有限,大多数都是用废报纸代替。选一个晴好的天气,孩子们放学后相约来到村边的田冈上,放眼望去,东面是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中漾起绿色的波浪;西面是黄灿灿的油菜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泛起金光,远处还有缀满紫花的紫云英,美丽动人,生机盎然。孩子们顾不得欣赏这美景,马上投入了放飞风筝的大战。湛蓝的天空中,几朵洁白的云彩在幽静地飘逸;一只只形如龙、鸟、蝴蝶、蜻蜓等形状的风筝,忽高忽低,舒展地在空中行走;成群的鸟儿也扑闪着翅膀,欢呼雀跃,在风筝旁飞翔。一刹那,云儿、鸟儿、风筝竞相在空中翩翩起舞,把天空打扮得丰富多彩。田野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处处可见"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春日景象。

⑤捉"菜花鱼"既有情趣,又能饱口腹之欲。阳春三月,桃花将粉红的笑靥抛向天空,菜花则将金黄覆盖大地,绵绵的春雨盈满了田野的角角落落,哗哗的雨水顺着沟渠向河塘流去,鱼儿吃爆了菜花,撒欢似的嗖嗖往上蹿,给孩子们提供了捉鱼的绝佳机会。捉到的鱼大多是鲫鱼,运气好的话,还有鲤鱼、鲢鱼等大家伙,让孩子们喜出望外。捉到的鱼拿回家里,可红烧、清蒸、油爆,也可以炖汤。印象最深的是炖汤,将洗净的鱼放在锅里炖,待鱼汤呈乳白色时,放入碧玉一般的莴笋同煮,白的雪白,绿的碧绿,喝一口,透鲜入骨。

⑥站在三月的陌上,我心已是陌上花开。我常常在城市的春天里,怀念童年故乡的春天。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______——拔茅针——______——______

2.“可不知怎么回事,怎么也吃不出当年那种纯净、本真的清香”。为什么?

3.请你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以下两句话。

(1)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在霏霏的春雨中,各种野菜一棵棵、一簇簇,绿油油地竞相生长,生动了整个田野。(从词语的角度赏析)

(2)瞬间就翠绿一片,茅针就会从茅草中悄悄地探出头来,虎头虎脑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在第六段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1.挖野菜、放风筝、捉菜花鱼 2.当年的荠菜是天然生长的,且有童年挖荠菜的乐趣以及劳动的成就感在里面,自然更有滋味;现在的荠菜虽鲜美,但却失去了当年的味道;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3.(1)、“拂”“竞相”“生动”等词语写出了野菜在春风的沐浴中生长使春天充满了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茅针发芽时的可爱和招人喜欢既充满了童趣。 4.抒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内容上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通读文本,结合“春天挖来的野菜是童年时期盛开的‘花朵’”“拔茅针是农村孩子特有的高兴事。”“放风筝是城乡孩子都喜欢的游戏”“捉‘菜花鱼’既有情趣,又能饱口腹之欲”,根据“拔茅针”的句式,写出三件事来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结合上下文分析即可。“可不知怎么回事,怎么也吃不出当年那种纯净、本真的清香。是大棚种植的结果呢,还是我的味觉发生了改变,亦或是其他的原因?我不得而知了。”可以得出,其中的味道是“挖荠菜”的过程,没有了那时的成就感,有一种对童年生活的怀恋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1)从词语的角度赏析,赏析时,结合具体的词语,写出怎样的表达效果,表达了什么情感。(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赏析时,指出修辞方法,写出表达效果和表达的作者情感。如:(1)“拂”“竞相”“生动”等词语写出了野菜在春风的沐浴中生长使春天充满了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茅针发芽时的可爱和招人喜欢既充满了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作用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结尾段的一般作用。其作用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分析。结尾段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丰富文章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画龙点睛,让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的作用。结合“站在三月的陌上,我心已是陌上花开。我常常在城市的春天里,怀念童年故乡的春天。”分析,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内容上:全文进行了总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抒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善待磨难

①冬小麦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播种完毕,出土的幼苗需经历一整冬的雪压霜冻,才能在来年扬花吐蕊、结出果实。冬天是冰冷残酷的,但对于冬小麦来说、却是一段不可或缺的经历。“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其实,人生也是一样,错过最为艰难的那段经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浅薄,生命的价值和厚度也会打折扣。

②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日积月累孕育出绝美的珍珠;顽铁经受了烈火的锻造,千锤百炼锻造出锋利的宝剑。艰难因苦、挫败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承受的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试金石”,最能激发人的潜能、磨砺人的意志、考验人的坚韧。有志之人把它当作垫脚石,踩在脚下继续前行;把他视作磨刀石,磨砺出锐利的刀绛。无志之人把它当作拦路虎,整天担惊受怕徘徊不前,视其为绊脚石,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

③人生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不是看顺境中能走多远、能爬多高,而是跌到了人生的最低谷,看能否站得起米、爬得出去。一个能看淡困境的人,必定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直面失败的人,必定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成功只不过是爬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而己。

④漫漫人生路,有时像山路一样蜿蜒曲折、荆棘密布;有时像小溪一样九曲回肠、山石林立;有时又像迷宫一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挨批评、走弯路、撞南墙、遇变故、遭打击,但只要胸怀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斗志,保持永不停歇、永不松劲的精神,敢于向自己挑战,敢于向困难叫板,敢于同命运抗争,敢于同失敗搏斗,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⑤同是一块石头,一半做成了佛像,一半做成了台阶。一天台阶不服气地问佛像:“我们本是一块石头,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却恭敬度诚地朝拜你?”佛像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经历了千刀万剐。”经历是一种财富,吃苦是一种历练,别在最能吃苦的年龄选择了安逸,别在困境面前丧失了前行的斗志,今天的忍辱负重,就是为了明天的扬眉吐气;今天的摔打磨炼,就是为了明天的凤凰涅槃;今天的坚忍不拔,就是为了明天的破茧成蝶;今天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明天的灿烂辉煌!

(选自《思维与智慧》)

1.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善待暦难”。

2.请分析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请说说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4.联系上下文,请为“艰难困苦、挫折失败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承受的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试金石’,最能激发人的潜能磨砺人的意志考验人的坚韧初”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查看答案

古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糙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诗人自已在政治上道受行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含着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 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貶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也表了诗入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⑤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两处)

殁 之 日 身 无 以 为 敛 子 无 以 为 丧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于尝古仁人之心

(2)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3)施之

(4)而终其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又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①或异二者之          ②天下

B. 进亦优,退亦优      ②尝有志于

C. 其亲而贫、疏而贤者  ②其善者而从之

D. 以施贫活族之义        ②长堤一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

(2)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乙)文作者高度赞扬范仲淹并表明写作缘由的一句是: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因为他们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故都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B. “稍逊风骚”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 “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也称“诗余”“长短句”等,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按谱填写,长短句不一,写词也称“填词"。

D. “水浒”一百零八将中,有三个顶天立地的巾幅英雄,分别是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又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巾帼,意思是妇女带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仙人掌的(     )的性格已经够使人吃惊了。有水,缺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它那翡翠似的,长满硬刺的掌状茎一直向上伸着,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上面又长出一小片来,重重叠叠,以这个姿势(      )地挺立着。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别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头,它却总是生机蓬勃的,凌空直上。这么雄赳赳的带刺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们却开着鲜艳的花朵!有些仙人掌的花美丽极了。各国的国花,有梅花,有莲花,有玫瑰,有百合,你可想得到,在那遥远的,历史上抗暴英雄辈出的墨西哥,国花却是仙人掌!历代的人们在歌颂松柏的坚贞、梅竹的节操、莲花的傲视污泥、篱菊的勇斗西风……我想,仙人掌尤其特别应该享有人们的赞美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坚韧     坚强     健壮     矫健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