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玷污 笨拙 嘎然而止 一代天骄 B.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玷污    笨拙    嘎然而止    一代天骄

B. 喧闹    惘然    斟酌损益    重蹈复辙

C. 蓬蒿    濒临    恪尽职守    言行相顾

D. 恣睢    拮据    换然一新    格物致知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有误,应为“戛然而止”;B项有误,应为“重蹈覆辙”;D项有误,应为“焕然一新”。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责    应/随声附     自吹自鼓助威

B. /胸    防/心吊胆    方兴未/自怨自

C. 妒/病    高/引高歌    之以恒/强凌弱

D. 桑/悲    样/依山水    笑大方/心旷神

 

查看答案

写作

题目一:在这个        的春天里  (如:不寻常、多雨、多情、美丽等)

题目二:交往是一门艺术。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沟通,生活会丰富多彩。与书交往,心灵在书香中憩息……请你以“交往”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从以上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②字迹工整,书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孤独的老乡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嘛?”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嘛?”

⑤“没干嘛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嘛?”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同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4.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查看答案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甚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节选自《我的母亲》 胡适)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写的三件事,并说出这三件事对应了母亲怎样的个性(后一问用原句答)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的个性:(原句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文说“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后文又说“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这样说是不是矛盾的?请分析。

3.本文语言质朴真切,细细品读下列句子,体会语句中所包含的情感。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②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4.请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育方式。

 

查看答案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注释:庋(guǐ):放置、保存。  通籍:出仕,做官。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2.下面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欣悦          姑异日观    B. 书而告之曰    中有足乐者

C. 无从书以观      家贫难    D. 走送之            吾不得而见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