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特殊考试 ①她是穷人家的女孩儿,父母举债供她读完大学,...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特殊考试

①她是穷人家的女孩儿,父母举债供她读完大学,就在她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积劳成疾的父亲查出患了肺癌。

②子欲养而亲不待,女孩儿欲哭无泪:工作尚无着落,家里一贫如洗,即便卖血,也凑不够住院费。医学院护理系毕业的她只能将父亲安顿在家里,叮嘱母亲悉心照料,然后到一家家医院去应聘。当走进那家蜚声医界的私立医院,再一次面对审视的目光时,她忍不住泪流满面。她哭着诉说了自己的困境,恳请能马上工作,拯救危在旦夕的父亲。女孩儿的孝心感动了院方,医院破例未经考试便留下了她,说是试用一个月。

③女孩儿拼命的工作,只要能顺利通过试用,四千元的月薪不仅是维系着父亲生的希望,也是她美好未来的开端。她的勤恳努力终于赢得了信任,半个月后,护士长便分派她作高级病房的责任护士,独立承担一位肺癌患者的治疗护理。

④执行医嘱时,女孩儿惊呆了,医生曾经给父亲开出的,就是这样一张相同的处方:一种进口的化疗药物,三百多元一支,每日一次静脉注射三支。女孩儿镇静地忙碌着,谁也看不出她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那种粉末状的药物溶入生理盐水后仍然是无色透明的,一瓶澄清的液体,谁也看不出配药前后的区别!然而治疗室内,只有她一个人。三支药紧紧地攥在女孩儿手里,她觉得那就是父亲的生命。只要她每天下班后回家执行化疗,她那慈爱的父亲,就有活下去的希望。而一切,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

⑤女孩儿迅速地藏起了三支药,将生理盐水放入治疗盘,面色平静地将它端进了病房。“爸,护士给你换药来了。”陪护的是一位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儿,一声轻唤,让她的心一颤:躺在床上的,也是命悬一线的父亲。“这种药有特效,用了它咱就好了。”温柔的声音在安慰着父亲。端着治疗盘的手微微地颤抖了,她就用颤抖的手,将输液管从滴空的药瓶内拔出来,插到了那瓶盐水里。只耽误一个疗程,她硬着心肠想,只要他们发现没有效果,马上会换另一种药物,反正病人有的是钱。

⑥可是一回到治疗室,女孩儿就瘫坐在椅子上。她想象着接下来的场面:推开门,若无其事地走进值班室,打开换衣柜,将三支药放在自己的手包里……想着想着,突然就打了个寒噤,像是刚刚挣脱了一个可怕的梦,她清醒了,并意识到:那段路每走一步,都将践踏自己清白的良心。

⑦只是几分钟,却仿佛挣扎了一个世纪。女孩儿鼓足勇气叫来了护士长,嗫嚅着承认:“12床正在滴注的盐水里我……我没有配药……”护士长绽开了一个欣喜的笑容:“真的吗?你连这个经验都有啊?我正想提醒你呢,化疗之前,如果患者正在输液,必须用盐水冲净管中的残留药物。”没容女孩儿再说什么,护士长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你真棒!”

⑧女孩儿的试用期就在那一天提前结束了,院方同她签订聘用合同的同时,还预支了半年的工资让她给父亲治病。女孩儿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向着决定她命运成全她孝心的人们,深深地鞠躬致谢!后来女孩儿才知道,那其实是一场特殊的考试。所有的一切都被护士长尽收眼底,只要那三支药放进手包,等着她的必将是被炒的命运。

⑨慎独,那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因为有许许多多的时刻,监督着我们一举一动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良心。

注:慎独,是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指人独处时谨慎不苟。

1.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试用——_____________——坦白—— 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揭示了女孩儿怎样的内心世界?

3.怎样理解选文第⑥段中红色字的“那段路”的含义?

4.护士长“没容女孩在说什么”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护士长怕耽误女孩的工作。

B. 护士长知道女孩想说什么,他也是为了保护女孩的自尊心。

C. 护士长认为女孩工作有经验,急着去赞扬她。

D. 护士长工作太忙,没时间听女孩解释

5.选文第⑨段有什么作用?

6.阅读全篇后,你认为题目中的“特殊”二字包含了哪些意思?

 

1.偷药(藏药录用(聘用) 2.动作描写,“微微颤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孩紧张、矛盾、害怕、愧疚的心理,与上文的“平静”相呼应,更加体现了此时她心理的矛盾和剧烈的挣扎。 3.一是指从治疗室到值班室的那段路。二是指丧失(或违背)职业道德和践踏良心的那段心路。 4.B 5.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6.“特殊”的意思有三。一是本文所说的考试,不同于一般的考试,是对一个人人格的考验。所谓人生处处是考场。二是本次“考试”是护士长精心安排的,考验女孩在诱惑面前是否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既是考验,也是关爱。(从“没容女孩儿再说什么,护士长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你真棒!’”可看出。)三是本次“考试”是成全女孩孝心的一次考试。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仔细阅读文章可知,本文写的是一个贫穷的女孩为了给父亲治病到医院应聘,试用期间,她偷偷藏起能治疗父亲疾病的药品,又在自责的心理下主动坦白真相,最后通过这次特殊的考试被录用的故事。根据给出的提示填空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描写手法的理解能力。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通常有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其中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第(5)中“颤抖、拔、插”运用动作描写,刻画女孩紧张、矛盾、害怕的心理,表现出她激烈的思想斗争。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那段路”包含两层含义,结合上文的内容来分析,表面指的是女孩从治疗室走到值班室的那段路;实际是指她违背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丧失良心的那段心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小说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护士长“没容女孩再说什么”,而是用一段话掩饰了女孩的行为,这一方面知道女孩会说什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女孩的自尊心。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语句作用的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前文都是在叙述故事,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点明中心,揭示“慎独”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字。

(1)去

(2)委

(3)期

(4)顾

2.翻译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古语有谦辞和敬辞,请把下列词语加以归类。

尊君、家君、令堂、高朋、奉陪、家慈、舍弟、见谅

谦辞:

敬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秋思”是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名著缔造永恒。读过《朝花夕拾》,我们懂得了鲁迅先生的情怀,他在《________》中用辛辣的笔讽刺了封建道德的伪善和无聊,在《________》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庸医害人的荒唐,在《________》中却极力赞美了传统中的另类经典带给儿童神奇的阅读享受。

 

查看答案

默写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咏雪》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