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了,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泥土,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而背阴山坡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1.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霜花的变化来写春天来临的过程。请你把第②段中太阳升起后霜花颜色的变化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3.文章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春天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理由。

 

1.嫣红橘黄鹅黄雪白 2.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吧“粉红的雪白的梅花”比喻为“一颗颗爆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杭州地区立春世界梅花盛开的热闹景象。 3.用杭州西湖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热烈与北国立春时的严寒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写北国的春天来得艰难作铺垫。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到来的过程比作化雪的漫长过程。突出北国春天来得漫长(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曲折、艰难;突出其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争的精神品质;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能力。根据题意,在文中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如, “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变成橘黄”“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 ……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按照时间顺序,提炼出表示颜色变化的词语即可。 2.本题考查把握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等。“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 把梅花比作爆竹, 可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答题模板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或景象,表达作者……的情感。这里要写的事物是“梅花”,“噼啪噼啪”写出了梅花开放时的热闹景象,“引爆”写出了杭州西湖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热烈的特点。并借梅花的开放表达了 “我”对江南初春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要先熟知第一段的作用:1.总领全文;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情节;4、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5、点明主旨(中心);6、渲染…气氛(环境描写);7、交代起因。“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 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写出了杭州西湖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热烈的特点,与下文北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为下文“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 奴似的,赶也赶不走”做了铺垫,引起北国的春天来得艰难的内容。 4.本题考查把握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交代文章写作情感;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优美;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本标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春天的来临像冰雪一样“一点一点化开”,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另外,“一点一点”, 突出了春天到来的曲折、艰难,且虽艰难却依然“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突出其沉着果敢,顽强拼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点明文章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太丘舍  ____(2)去后____(3)下车____(4)入门不  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文末“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4.你从“友人便怒”“友人惭”中,可以看出陈太丘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 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 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 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查看答案

请你根据语境,仿照前文句式,完成相关语句的填写。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___________(作者名)写的一部回忆性________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

(2)下面选段出自《朝花夕拾》,其篇名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__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A 《阿长与<山海经>》     B 《狗·猫·鼠》    C 《五猖会》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这样的深情我们从《济南的冬天》中就能感受到。

C.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词牌名。思,思念。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