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白鹭》
①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②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③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④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⑤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⑥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⑦《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1.第②段采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⑤段引用古人的描述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结尾说《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请从文中简要摘录其值得回味的地方。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
(2)未果,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有多个成语出自这篇短文,请找出其中任意两个写在下面。
4.下面句子中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C. 如鸣珮环
D. 尝贻余核舟一
某学校准备开展以“共建文明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学校拟征集活动宣传标语悬挂于主会场,具体要求是:切合活动主题;语言简洁凝练;前后两句工整对仗;语言响亮,富有感召力。请将你拟的标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人,在活动启动仪式时,面对全校师生和家长代表,你准备如何说?请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学校橱窗关于“校园暴力”事件的宣传内容。这些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近段时间以来,校园暴力欺凌事件接连发生。据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经媒体报道的校园欺凌事件就达到42起。
材料二:16岁的福州永泰县东洋中学学生小黄遭同班同学围殴至脾脏严重出血;山西运城绛县15岁少年张超凡,在网吧被6名同学殴打长达4小时后死亡。谁能想到,这些残忍的行凶者竟然都是稚气未脱的青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主题活动的记者,请你围绕活动主题设置一个问题,对同学、老师或家长进行采访。
①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采访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突出特点是“形散神聚”。
B.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神曲》、话剧《屈原》等。
C.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D.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按要求补充名句。
(1)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光中《乡愁》)
(2)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下面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爆炸现场》为我们还原了事实真相及其发展过程,也让我们看到在这一巨大灾难面前各种人的反应,以及一个人成为英雄的艰难与悲壮。
②作品描述的是亿万人关注的天津“8·12”大爆炸。
③面对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作者以报告文学作家的敏感克服种种困难,多次采访。
④《爆炸现场》是何建明继《南京大屠杀》之后的又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A. ④③②① B. ④②③①
C. ①②④③ D. ④①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