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蓑衣(suō) 隽永(jùn)铿...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衣(suō) 永(jùn)锵(kēnɡ)    智(ruì)

B. 廓(liáo) 丽(qǐ) 跌(dànɡ)     笑(shàn)

C. (sào)   步(nuó)鹿(zhài)      量(diàn)

D. 尬(ɡān) 厚(hān)宽(shù)       (ǎo)

 

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隽”读“juàn”;C项“掂”读“diān”;D项“拗”读“ni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以“养料”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信·中国》悄然走红,这档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有媒体评价:“《信·中国》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3.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九年级(3)班正在举行以“书信与阅读”为主题的班会,班级想邀请张校长来参加,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一封邀请函,邀请他12月11日下午两点来九年级(3)班参加主题班会。

 

查看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的_____心情。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个“喜”字。

B. 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 “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 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查看答案

《论语》十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见贤思      齐:

(2)疏食        饭:

(3)不义富贵也  而:

(4)百东到海    川: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查看答案

材料一:在浩瀚的书海中如何为孩子选书?2 026名被访问的家长中有56%感到困难。为孩子选书,首先考验父母是否了解自己的孩子,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的阅读者。家长在为孩子选书的过程,实际上也在检验自己的教育涵养和对孩子的关注度。但是一些年轻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他们回家玩手机、打游戏,很少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更别说耐着性子和孩子们游戏了。父母的榜样胜过无数教育手册。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己首先要阅读,关注孩子。如果家长连孩子爱好、性格、语言学习的程度都不能准确把握,又怎么可能了解阅读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选书的困境也就油然而生。

同时,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出版少儿图书170万种,比2016年增长了两万种。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果没有挑选方法,任何一位读者其实都是彷徨的。

(选自《光明日报》,原题为《为孩子选书的困惑如何解》)

材料二:

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日人均时间分配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浏览网页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 076个

8 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44万人

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这是公共文化领域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按照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国家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把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并且能够及时、足额拨付,这才是公共图书馆事业有望得到长足发展的根本。而在足额经费的保障之下,有了图书馆,是不是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呢?显然不是。实际上全国县级以及以上城市都拥有了公共图书馆,但是因为管理水平滞后,服务意识欠缺,多数基层图书馆都落得一个“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局面,造成了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在有了经费保障之后,公共图书馆应该向现在的民营书店学习,举办读书沙龙、邀请本土以及外地社会各界文化人士、作家举办签售会、座谈会等,让公共图书馆成为一个文化磁场,吸引市民读者前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只有这样,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才有望像投入民众精神文化领域的一块石子,然后产生涟漪,向周围扩散,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环境和风气。

(选自《人民日报》11月5日)

1.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长了解孩子就可以为孩子选一本好书。

B. 家长不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是家长选书困难的一个原因。

C. 中美两国在图书畅销类型上的差异,是两国科技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D. 举办名人座谈会,吸引群众阅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2.分析材料二,归纳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吸引大家阅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