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爬山虎 和春天一起发...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爬山虎

和春天一起发芽的

除了三月就是爬山虎

爬山虎是最富个性的植物和种族

看它柔嫩的藤蔓,透红的卷须

无论风雨,无论云雾

眼睛总是盯着前方

不需云梯,不要缆索

总是横着肩膀向上,不停半步

攀登,攀登,攀登

仿佛攀登就是它生活的全部

是要腾上九天剪取云霞

是要蹿上夜空采摘珍珠

……

[摘自李瑛《春天的故事(组诗)》]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范文: 我的爬山虎情结 老家的院墙上,爬山虎依然茂盛。它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自信顽强地活着。我抓住在风中飘扬的一节爬山虎,贴在脸上,深吸着混着芳草香的轻柔空气。 这里简朴如古寺,只是在岁月中留下悠远而虚弱的黄。 “露荷今年又长高了!” “看看,跟那片爬山虎一样高。” 盛夏的阳光,似乎有一种想吸吮所有水分的野心,我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爬山虎,只觉得它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宁静的小船。 想起儿时的爬山虎,稀少得像天空上那里一片、这里一片的白云。微风吹来,颤抖的“小脚”似乎招架不住,似刚学会飞的小鸟般随时会折断了翅膀。我与小伙伴打赌,这爬山虎最终的归宿在垃圾场。 面目狰狞的风咆哮着,暴风雨来临了,路边的喇叭花、狗尾草被豆大的雨珠打击得惨不忍睹。田野里的庄稼被折弯了腰,更何况瘦小的爬山虎?它一定早已成为了“泥巴”。雨停了,我跑向院墙,爬山虎还在空中飘扬,有些叶片虽然被打上了一个个洞,但仍活着,像战争中誓死不屈的士兵,它的“小脚”紧挨在一起,坚持不懈。我百思不得其解。 隔天,我离开老家,步入学校。 时光不停留,记忆变远了,那瘦小的爬山虎在我脑海中又青黄过几次?岁月悠悠,我在学习道路上无数次摔倒,气喘吁吁。 望着此刻似丛林的爬山虎,想起儿时嘲笑它的话语。听村里老人介绍,前些年刮了台风,它险些被连根拔起,幸好被人们保护了下来,然而人们见它丑陋,不久就遗忘了它。我望着此刻凶猛生长的爬山虎思索,这么多年,它是如何从连颗沙都不如的植物变为人人赞美的对象?又一股狂风,我拉紧了衣袖,爬山虎却丝毫不动,“小脚”紧紧吸在墙上,拉都拉不开,难道这就是坚强?我压在心中的石头瞬间落了地。 我加快脚步,风吹散了我的头发,心中的梦想却笃定而清晰。我明白了,要像爬山虎,在人生道路上坚持,把握住属于自己的命运。 院墙上,爬山虎还在风中潇潇洒洒…… 【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仔细阅读材料可知,爬山虎默默无闻,从土壤和墙壁缝隙中汲取着营养。它没有鲜艳花朵,貌不惊人,之所以被人们记住,是因为它有顽强坚韧的根脉意识。无论是在松软的土壤中,还是在瓦砾堆里,它都把根系做得盘根错节,连墙壁缝隙也不放过。正是有了这种四通八达的营养源,它才能在较短时间内,积攒丰厚的能量,成长为令人赞叹的景观。理解所给材料,要抓住“柔嫩的藤蔓,透红的卷须/无论风雨,无论云雾/眼睛总是盯着前方”“总是横着肩膀向上,不停半步/攀登,攀登,攀登”“是要腾上九天剪取云霞/是要蹿上夜空采摘珍珠”等语句来挖掘其内在品质。爬山虎不顾外在的艰险条件勇敢地向上攀登,表现了爬山虎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学生要根据自己积累的材料,选取新颖、典型的角度作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写记叙文要注意写出真情实感,写议论文要注意有理有据,观点鲜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无纸时代”,读纸质书

祝勇

①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对于一位写作者呕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②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的著作。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机上的书不叫书,只有纸质书才是书。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与之伴随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的变化。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帖》,还有9亿字的《四库全书》。

③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网络呼唤点击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锺书?

④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但我仍顽固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⑤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碰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显示屏,更应该是温润的纸页——那是我们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从自然中来,带着生命的气息,牵动着汉字的呼吸筋脉,与我们的生命血乳交融。

⑥“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依托纸而存在。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

⑦当然,我们还没有到悲观的时候。我们看到,书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翻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最近为拙著《故宫的隐秘角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我惊讶地发现,来听我回溯历史、讲述故宫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

⑧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4月21日)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2.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的“均等”一词?

4.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作者为什么坚定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查看答案

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讯(实习记者唐剑)  端午节当日,记者在西宁市街头看到,各种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香包,颇受市民的青睐。

30日上午8点,记者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早市看到,许多市民围着一个老奶奶的香包摊,争相购买各色香包,元宝、口袋、莲花等多种造型的香包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这种是‘元宝香包’,有招财的意思,这是‘福袋香包’,有带福的意思!”在老奶奶的讲解宣传下,一位中年女性一下就买了10个。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虽然很多传统习俗已慢慢变淡,但我们西宁人的端午节依然要过得古色古香:粽子要吃,尤其手工香包一定要戴。所以,端午节这天老奶奶手工香包的生意格外好。

(《西宁晚报》2017年5月31日,有改动)

A. 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西宁人青睐。

B. 手工香包颇受市民青睐。

C. 西宁手工香包颇受青睐。

D. 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青睐。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执着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⑤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A. ①③②⑤④    B. ④①③②⑤

C. ②⑤③①④    D. ③①④②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英国举行的羽毛球公开赛首轮比赛中,林丹战胜中国香港选手魏楠,闯入男单16强。

B.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包括甘肃省在内的8个省(区)的一大批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得到认定和发现。

C. 我们要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D. 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使青少年因不当使用耳机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坐满4000多位中外嘉宾的椭圆形大厅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B. 许多人不期而遇地把目光转向坐在主席台上的邓小平夫人、年过八旬的卓琳女士。

C. 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这条独家的内幕新闻。

D. 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循序渐进地发展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