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感恩老兵 (1)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感恩老兵

(1)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2)军乐队奏响了迎宾典,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3)这是在诺曼底——这些耄耋老人都是60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4)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形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受到了全世界的注目。60年前,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

(5)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年漫长的战争中,所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的日子,比如“七七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八一五日本投降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地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6)但,这个想法对中国的老兵们可能太奢侈了。实际上,有些中国老兵的故事听起来让人辛酸。不久前,经历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付锡庆老人去世了。当年他是29军38师张自忠将军麾下的一名机枪手,在北京南苑和日本鬼子进行过肉博,并因此失去了一条腿,后来作为天津的一名清洁工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另一位同样经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杨云峰,要饭甚至要到了“抗日战争纪念馆”……

(7)我们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吗?好像不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正是我们的格言吗?但我们的感恩似乎从来都是朝着上方的:市长挤了一回公交车,我们会感恩;无端坐了冤狱又被平反,我们会感恩;老板欠的薪金终于发下来了,我们会感恩。但对那些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的老兵,我们为什么不感恩呢?

(8)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2004年,编者注)就应该是87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79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明年(2005年,编者注)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1.文章先写____,再写____,最后亮出自己的主张:______

2.揣摩下面语句的好处。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3.说说下面语句的含义。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4.文章说:“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阅读第(5)自然段,分析作者感觉复杂的原因是什么?

5.联系你的生活感触,运用排比手法,就“感恩”写一句话。

示例: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

感恩,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

 

1.诺曼底庆典;中国老兵的遭遇;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 2.作者抓住六个典型的景物“大海”“沙滩”晨风”“老军士”“阳光……勋章”,以精要生动的语言写出了庆典的宏阔、壮观,突出了老兵的伟大、荣耀和高贵,也与下文中国老兵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3.这句话是说当年这些战士为正义、自由、独立、解放和民主而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生命,如果后人遗忘掉他们,遗忘掉他们所经历的、所创造的历史,那便是他们最大的悲哀了。 4.作者想到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或者:作者想到了我国的抗日老兵。 5.示例:感恩,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是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心灵体现。 【解析】 1.考查梳理文章的思路。文章开头描写了法国在诺曼底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庆典的场面;再写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引出中国老兵的遭遇;最后在对比中得出结论: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 2.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这是法国上下举办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前一段景物描写,抓住六个典型的景物“大海”“沙滩”晨风”“老军士”“阳光……勋章”,写得既庄严又感人,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表达对这些老兵们的敬意,与下文中国老兵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3.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抛头颅洒热血,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只希望人们还能记起他们所经历的那段历史。如果后人遗忘掉他们,那便是他们最大的悲哀了。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在我们给予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以最大的关注的同时,却为什么没有给予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中国老兵以应有的、同样的关注,隐隐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缺乏感恩之心的关注。 5.考查句子仿写。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此题以“感恩”为中心,运用比喻修辞仿写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章的行文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本文是新华社记者在对调查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震撼人心的结论:__________。让我们在感到一丝宽慰的同时,更为他们担忧,如何让他们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记者写此文的有目的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新闻评论的内容是一般是________,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本文的主标是____________,副标题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新闻评论也是报刊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就是对进行评论,表明作者的。它的材料可以是新闻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调查出来的。但是,材料的运用往往是选择性的,它的目的不是讲述事实,而是阐明____________,但文章属于广义上____________的体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