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令嗥

B. 目似瞑,暇甚/意甚仓皇

C. 狼不敢/跑号如

D. 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1.B 2.(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牧童从树上下来看大狼,它的气息已经断绝了。 3.D 4.示例:我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两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点拨: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在回答时,首先要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只有在正确把握主旨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观点不会偏离方向,也才能使自己在陈述观点时能够自圆其说。 【解析】 参考译文: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 1.A项的“故”解释为:原来/所以;B项的“意”解释为“神情”,词义和用法相同;C项的“前”解释为:上前/以前;D项的“去”解释为:距离/离开。故选B。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变诈”欺骗手段;“已”,已经。 3.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选项即可。甲文“其一犬坐于前”运用了比喻修辞,乙文没有采用比喻修辞。故选D。 4.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主旨分析。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抓住问题关键,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童“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驱:追随,追赶。

B. 乃奔倚其下,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

C. 目似瞑,意甚          暇:闲暇。

D. 乃悟前狼假寐,以诱敌  盖:语气词,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tú)晚归,(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zhuì)行甚远。

B. 屠大(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xīn)其中,(shān)蔽成丘。

C. 屠乃奔(yǐ)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相向。

D. 狼亦(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zhà)几何哉?(zhǐ)增笑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百岁杨绛,一直都在读书。读过多少书,她自己也许都无法统计。杨家世代读书,藏书颇丰。作为名门之后,杨绛打一落地便被书香濡染。父亲在《申报》发表的评论一篇接一篇;母亲料理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阅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这样的生活环境,给杨绛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她不仅好读书,还能读好书。她在书山文海里游走,撷取智慧之珠,研磨成粉,敷之饮之,所以,自内而外,都浸淫着浓郁的书卷之气。

杨绛与钱锺书的结合,也是两个大家族藏书智慧的融合。他们的涵养,是中国千年文化累积出的高峰,是中西文化交汇后聚合的海洋。且不说《围城》,就读杨绛的《我们仨》,你也不难品味到一代才女深厚的文化素养。即便是细碎的生活琐事,你也能读出流淌其中的文化气韵。这样的文字,绝不是一个腹中空空的人所能杜撰出来的。随手拈来的经典诗文,嵌入自己的叙述语言中,自然妥帖,丝毫看不到书呆子写作时掉书袋的印痕。

材料二 读经典的书籍,就像接受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礼。它们值得一读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真正的好文字如春风拂柳,雨中白莲,雪中红梅,暗香浮动。它们充满诗情画意,明丽纯粹;它们充满叩问深思,发人深省。真正的阅读能洗涤和提升灵魂。好的文字如同一幅水墨丹青,懂得留白之美,留给读者思考、回味的空间。

好书,需要静静品读,慢慢欣赏。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就像一个步履匆匆、神色慌张、着急赶路的人。这样走马观花,只会错失沿途的许多美景。“快”字让阅读的美好感觉荡然无存。读得慢一点,等一等灵魂。

材料三 司马光爱读书,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在他的书房中,除了卧具和图书,还有一个奇特的枕头。这个枕头用圆木做成,是司马光为了约束自己不至于睡得太久而做的。当他睡得太熟或太久时,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动,这样他就会被惊醒,赶紧又起来继续看书。为此他还给这个枕头起名叫“警枕”,以警醒自己节约时间,刻苦学习。

1.阅读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不同的人对读书有不同的理解。上面三则材料对读书有怎样的看法?

2.相信你对读书也一定有自己的体会,请说一说你的看法。要求:中心明确。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读语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斗转星移,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巨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

A. 文段中运用“倡议”“开拓”等书面用语,语言庄重典雅,确切严谨。

B. 文段中加点词语“机遇”与“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中的“机遇”词性相同,都是名词。

C.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是病句,应将“发展”与“坚持”位置互换。

D. “斗转星移”“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短语类型是一样的。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猫》一文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三只猫外貌、性情不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最后都无一例外的亡失了,令“我”与家人悲痛,遗憾。作者是郑振铎,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 《动物笑谈》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C.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

D. 《狼》一文中的屠户对狼的本性一开始就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杀了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