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2.如何理解下面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3.下列对全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 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行为的批判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 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D. 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暴怒武断形成鲜明对比,这为后文写“我”难过与后悔的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主题。

 

1.因为第三只猫的死是“我”一手造成的,由于“我”的偏见和臆断,这只可怜的猫无辜地受到了追打和诬陷,最终它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它的死使“我”深深自责,觉得无法饶恕自己。 2.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对第三只猫的虐待比作“针”,具体形象地表达了“我”内心极度的自责和内疚。 3.B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联系文章内容可知,前两只猫因为活泼、机灵、好看,全家都很喜欢,给与了很多的关心。而第三只猫,全家都不太喜欢它,不活泼,长相难看,因此黄鸟被咬死就猜疑是它,并且对它进行无情棒打,冤枉了一只不会辩解的猫。“我”没法改正我的过失,因此更难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尝日千里/方欲

B. 数人/如反掌

C. 张之万马/又数刀毙

D. 公乘之/翼双飞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

3.结合原文,说说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恐前后受其______

(2)野有麦场______

(3)一狼其中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根据文章内容,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查看答案

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_______ 。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将“发扬”改为“发挥”)

B.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将“干预”和“发现”调换位置)

C.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删除“约”或“左右”)

D. 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将“招待”改为“服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走在大街上,一个黑瘦黑瘦的中年人,跑到我身边,怂恿我加入到他的团伙去偷东西。

B. 她早上迟到了,两腮红红的,站在教室门口,显得那么羞怯

C. 他们俩虽然是同胞兄弟,但长相和性格大相径庭

D. 读了《动物笑谈》一文,你是不是会在幽默处忍俊不禁地发出笑声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