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 “夕阳西下”点名了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 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元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C 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3.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解析】 1.考查对曲的赏析。C项有误,“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作者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抓住“古道西风瘦马”中每一个字的含义,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描述诗句的画面,突出其景物特点。 3.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查看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了这首诗。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 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2.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友情诗中的千古名句,请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观沧海

作者:曹操 (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紧紧围绕一个___字来写,文中又从虚实两个角度写了不同的景物,突出了意境美。实写的句子有哪些?虚写的句子有哪些?

2.请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查看答案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湛蓝的天空像碧玉一样澄澈,苍翠的树木像卫士一样挺拔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参加智慧阅读活动,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B. 这件事情太过复杂,具体详情以后我再告诉你。

C.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D. 在水流湍急和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潜水员进入“东方之星”沉船搜救,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极其困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