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明月清风、淹留画桥是风景,让人流连;墨香书卷、诗词曲赋是风景,让人成长;额上沟壑...

明月清风、淹留画桥是风景,让人流连;墨香书卷、诗词曲赋是风景,让人成长;额上沟壑、发上霜雪是风景,让人心疼;司马受辱著书,东坡遭贬填词是风景,让人感动……

请以“总有风景,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现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不限(有明确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总有风景,让我留恋 叶黄天寒秋意浓,景美心静醉在秋。红枫似火黄碟飞,四季轮回秋景美。落叶紛飞,大雁南飞,空气凉爽,神清气爽!不爱春的绚丽,不爱夏的酷热,不爱冬的凄凉,独爱这成熟、朴素、质美、动人的秋。 秋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是最迷人的秋景?随着秋的脚步,来到人们的身边寻找。瞧,阳光般的笑挂满了每个人幸福的嘴角。放眼望去,一片金色的海洋,成片的稻谷身披黄金甲,低着头,谦虚地在微风中静默着。看吧,一阵阵风儿吹过,金涛似的稻浪,一浪高过一浪。每一位辛苦的农民心中也是倍加得狂热,经过汗水的浇灌,终于等到这丰收的秋天。而当撮去稻谷的外壳,大把地放入口中,豪放地嚼着,便不自地感叹:“香啊!”声音传过无比的稻海,一直回荡在天边。美丽的秋景是成熟的硕果,丰收的喜悦!迷人的秋景,我爱你! 又随这奔跑着的秋来到树林间,“一叶知秋”是啊!当那片片黄叶飘飘落下,争先恐后地报告秋的到来。看见黄橙橙的叶儿,仿佛又回到了春日,来到了成群的黄蝶之间。树枝上的黄叶一团一团得,像一群可爱的孩子相拥在一起戏闹着。微风拂过,那叶儿像是活了,一个个飒飒地欢呼着。空中树下,不时有各样的叶儿在飘落。看,杏树的叶像个金黄的小薄扇,小巧玲珑,旋转着落下,捧一片夹入书中,整本书都散发着秋的香。还有巴掌大小的梧桐叶,火焰似的枫树叶,金色丝绸般手感的金银花的叶儿,它们在空中舞蹈,献出一幅百碟恋秋图。而脚下呢?厚厚的叶床,脚丫子踩在上面柔柔的、绵绵的、脆脆的,舒服极了。又忍不住躺下,面朝天空,可以尽情沐浴阳光,看满树秋叶,观蝴蝶飞飞,不自地想打个盹儿,睡入秋的怀抱。身下轻轻得,软软得,像是神仙睡在云雾上,真是自得其乐。秋鸟也来与我相伴,“咕咕”、“喳喳”心中的杂念顿时烟消云散,静静聆听鸟儿的歌唱。对了,还有扑鼻而来的香,不是春得花香,不是夏的荷花之香,也不是冬日腊肉的香,而是秋独有的香。这是淡雅的桂花之香,香飘百里:是枯树叶、满地黄叶和泥土的香,香气一直飘到心里。我想永远静静躺在这里,永不离去!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醉人的秋之韵,恋秋情却早已成为心中那片最向往,最留恋的神圣风景。豪爽秋的伴着迷人的秋景熏染着我,让我的人与心也都成为了秋的一部分。 【解析】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题,要先根据提示和要求,补充完整题目。风景包括:“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人间真情、生活场景”,后者是风景的比喻义,写作起来容易出彩。写作时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把自己认为“美”的、可称之为“风景”的人和事,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选材与立意:(1)选材:最美的风景是温暖我们一生的亲情。亲情,聆听着新生儿呱呱坠地地哭声,凝视着一盏扑不灭的生命之灯;亲情,望见青春的花树瑟瑟地低垂了它们苍白的鬓发,悄悄地窥视着那破旧的老鞋又蹒跚游走;亲情,映照着父子相互挽着的手,沉浸在母女甜蜜的笑容里……天空下种种交织的风景,人世间徜徉在大海里,是如此的安详。 立意:亲情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2)选材:有时,一株垂柳、一支野花便是风景。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可以撩动我们心底里淡淡的情思,一只似曾相识的飞燕可以寄托我们脑海里远大的理想,一叶摇摇晃晃的小舟可以承载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忧愁。如果倾注了情感,带着欣赏的眼光,身边的一切均是美丽的风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对身边的风景视而不见,或者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它们,而不是去欣赏。 立意:分风景就在身边,幸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做答。

材料一:今年的6月1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耕民族看天吃饭,对自然季节的细微变迁与它带给生命体的影响格外敏感,这份敏感也体现在农历中。午,夏历中用以指五月。夏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就是午月。由此,午月的初始午月的开端,便称为“端午”。

材料二:每年的端午,由于时令气温正适合各类病毒虫害滋生,而此时正值艾叶生长繁茂,气味浓烈之时,于是家门前总要悬挂艾草,既用于避邪,又用来驱赶蚊虫。

材料三:今年传出个别大学限制过圣诞节的消息,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再次引发讨论。

(1)你认为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简单谈谈理由。

(2)根据以上材料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你知道端午节有和习俗?仿照下面例句画线部分,补写句子,写出你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并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例句: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书写着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比如春节,贴春联,吃汤圆,春晚播放际,触动家国情愫;比如清明节,回故里、祭祖坟,鞭炮鸣响时,牵动血脉亲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书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楚明白吧!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我国著名____________家。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概括作答。

 

查看答案

默写。(任选六句)

(1)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3)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___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

(7)蒹葭萋萋,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8)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说说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观?再从中任选一个词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 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 不亦乎           说:通“悦”,高兴

D. 人不其忧         堪:能忍受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者不如好之者/辍耕垄上

B. 学而不思罔/有去国怀乡

C. 不善者而改之/真不知马也

D. 我如浮云/皆朝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 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 “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 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4.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吾日三省吾身。

5.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论语〉十二章》中各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