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没钓到的大鱼 ①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我已经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没钓到的大鱼

①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我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小有成就的建筑师了。

②七岁那年,我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傍晚,我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我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落日的余辉下,水中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湖水中的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③忽然,钓杆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我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钓,急忙收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熟练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④终于,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⑤我们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的翕动着。母亲揿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⑥“          ”母亲说。

⑦“不!妈妈!”我哭了。

⑧“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着我。

⑨“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我仍然伤感不已。

⑩我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也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我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不可更改的。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钓,把它放了生。

⑪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⑫回想刚才钓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我就像做了一场梦。

⑬如今,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我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⑭如我所说,我再也没有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我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我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我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我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的教诲,并常常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在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第⑥自然段中,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3.文章采用了那种记叙顺序?

4.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

 

1.我七岁的一个夜晚,钓到一条没有开禁的鲈鱼,经母亲教诲后放掉鲈鱼。 2.①;这句话中的“得”字表明母亲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表明妈妈的立场,态度。 3.倒叙 4.前者指的是从湖里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的是优秀的人品道德,事业上的成功。 【解析】 1.考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故事内容大致模式:×××人+×××事+×××结果。人物是“我”,事件是钓到了一条大鱼。结果是在母亲的教诲后放掉了鲈鱼。 2.本题考查根据题干要求选择句式来补充内容的能力。从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妈妈立场和态度上考虑。①带有命令口气,不容商量,可以看出母亲的态度坚决,对儿子要求严格。②带有商量口气,语气委婉,很显然不合适。 3.考查文章的记叙顺序。本文采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而第一句“这是34年前的事了”是倒叙这种写作顺序的标志性语言。文章①段,应该是钓鱼放鱼后面的情节,现在放在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然后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这是倒叙的写法。 4.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前面句子的“大鱼”的本义,即从湖里钓出的大鲈鱼。后一个“大鱼”是比喻义。从“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可以看出“生活中的大鱼”的含义,即优秀的人品道德,事业上的成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文的第③段写的是“春草图”其中写春草“质地”的词语是______;写春草“色泽”的词语是______;写春草长势旺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钻”改为“长”行吗?为什么?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________

(2)相而去________

(3)故人来,与之食________

(4)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 故人至/暮不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查看答案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等孝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查看答案

(题文)《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   )

A. 《琐记》    B. 《无常》    C. 《二十四孝图》    D. 《狗猫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

A. 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 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 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 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2.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