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B. 甚矣...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B. 甚矣,汝之不惠

C. 入则无法家拂士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A项中“式”同“轼”;B项中“惠”同“慧”;C项中“拂”同“弼”;D项中没有通假字。据此,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顺为 _________

(2)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   

(3)天子_________

(4)其将可袭而虏也_________

(5)丈夫之,父命之_________

(6)汝心之固,固不可_________

 

查看答案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2)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 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查看答案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__________

(3)色愈恭,礼愈至   至________   (4)邻舍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

[甲] 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

5.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拔掉那颗蛀牙

(1)她恨全家人。

(2)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3)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4)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 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5)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 儿 ,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6)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 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7)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8)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9)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10)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11)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 ”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 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 妞,妞妞……”再 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12)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 

(13)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14)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15)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填写恰当的内容。

①地位尴尬,滋生仇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3)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第⑾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