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填空。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填空。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

(5)陆游《游山西村》中表达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完整默写李商隐的《贾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杨花榆荚无才思(3)会当凌绝顶(4)惟吾德馨(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荚、凌、馨、疑、逐”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楚人隐形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①,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②?”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③,乃厌倦不堪,绐④云:“不见。”嘿⑤然大喜,赍⑥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⑦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选自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注释)《淮南子》:①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②不:同“否”。③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④绐(dài):哄骗。⑤嘿:同“默”。⑥赍(jī):携带。⑦诣:到……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螳螂叶伺蝉    执: _____________       (2)叶自障    以: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3.谈谈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查看答案

河中石兽     纪昀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 十余岁              金经

B. 渐沉渐深耳            无丝竹之乱

C. 是再啮              其言

D. 反溯流逆上矣        肃拜蒙母

2.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众服确论            孤岂欲卿博士邪

B. 山门圮河            尝射家圃

C. 但知一              反激之力

D. 地中              花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语言简洁,如通过一个“笑”字,鲜活地刻画了一个貌似渊博的讲学家,又如通过一个“服”字,塑造了缺少主见的众人。

C.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的“其二”,指讲学家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

D. 寓理于事,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两句议论抒情,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

织在一起。

B. 诗歌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

献身精神。

C. “白日斜”,诗人用“落日”的自然现象象征韶光易逝,双重内涵显示了离别之苦。

D. 全诗反映了诗人辞官,与官场决裂,但又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查看答案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①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②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③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④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⑤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

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⑥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⑦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

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 “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重大的损失。

D. 阻止“提笔忘字”的现象继续恶化,就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

作用。

B. 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

功用。

C. 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

手写。

D. 解决“提笔忘字”更实际的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 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 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 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凡尔纳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B. 《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尼德兰遇事沉着冷静,勇敢自信,他和伙伴们勇斗鲨鱼救彩珠人,和章鱼血战,击退土著人的进攻。

C. 老舍擅长写人,《骆驼祥子》中“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寥寥几笔刻画了祥子的灵活、稳健。

D.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的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展示了一幅触目惊心、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