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愿为鞍马     东买骏马    B. 爷娘唤女声 阿姊妹来

C. 策勋十二     军书十二    D. 气传金柝     雄兔脚扑

2.翻译下面句子。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4.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1.B 2.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想骑着快马,回到故乡。 3.C 4.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解析】 1.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买/集市;B.都是“听到”的意思;C. “十二”与“转”连用,表示最高的功勋/表示很多,不是确指;D.北方/与“扑”连用,译为“动弹”。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欲”,想;“不用”,不愿做;“千里足”,千里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拥我所有,活得很好

程  刚

①他出生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附近一个小镇上,贫困的家庭让他有些早熟,也格外珍惜生活。一次郊游,他看到别的孩子拿了很多好吃的食品,可母亲只给他准备了粗饭,他十分沮丧,回到家便向母亲哭诉在同学面前丢了人,可母亲却平静地对他说:“你所拥有的只有这些,但你照样可以健康成长。”母亲的教育,他牢牢记在心底,也把它变成了指导人生的箴言。

②1960年,他加入了图帕马罗斯左翼游击队,在艰苦的生活中,许多人离开了队伍,可他觉得这就是自己拥有的生活,自始至终坚持战斗,被捕后在监狱服刑14年。1985年,乌拉圭恢复民主后他获释,成为了英雄,各种优厚的待遇指向了他,许多人觉得他该享受一下生活了,可他却拒绝了,也没有向政府提任何要求,他只说,目前过得非常好。

③1995年,他高票当选乌拉圭国会众议员,不顾自己60岁高龄,每天奔走于基层,倾听大家意见,积极了解群众诉求。此间,许多企业家登门拜访,纷纷表示愿意为改善这一地区生活尽自己的=『份力,并希望他能为企业作适当的宣传。凡提此要求的企业家,他都十分高兴,满口答应下来。企业家临走时,都会悄悄地留下一些礼物,可每次他都坚决返还礼物。企业家笑着解释说只是一点心意,希望他能改善一下生活,可他却笑着对企业家说:“我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我很满意,无需改善。”那些企业家只好收回礼物,从此,对他尊重有加。

④2009年,他当选为乌拉圭总统。可他不住总统府,坚持居住在首都蒙得维的亚郊外自己的农场,睡在一间摇摇欲坠的板房里。农场外只有一条仅够一辆汽车行驶的土路。木板房外有个洗衣服的地方,水需要从旁边野草地里的一口井里自己提。总统必须有警卫,可在他家门前,只有两名警察和一只三条腿的狗“曼努埃拉”为他站岗。他月薪12500美金,但他只留1250美金,其余的全部捐献。在处理国家政务之余,他就开拖拉机耕种,以此养活全家老小。他有一辆1987年出厂的甲壳虫轿车,一些有收藏汽车癖好妁中东富豪,想用重金购买这款绝版车,一位富豪甚至提出用10辆4×4越野卡车与他交换这辆蓝色甲壳虫,同样遭到拒绝。他说这辆车是他的妻子和朋友赠送的,永远都不会卖摔,开着这款车每天上下班非常舒服。

⑤他叫拉塞·穆希卡,现任乌拉圭总统,西班牙媒体称他是全球最穷总统,也是拉丁美洲最受欢迎的总统。一次,一家国际媒体采访他,问他捐出工资的90%后如何生活,他告诉媒体记者:“剩下的够我用了,无需更多,拥我所有,我活得很好。”

    (选自《读书文摘·经典版》)

1.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②~④段具体写了“他”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一直到结尾才点明“他”就是“拉塞·穆希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拥我所有,活得很好”作为文章的标题,妙在何处?

5.除了“剩下的够我用了,无需更多,拥我所有,我活得很好”,拉塞·穆希卡还有以下话语,阅读以下几则语录,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拉塞·穆希卡具有怎样的品质。

语录一:我一点也不穷,说我穷的人才是真穷。说我只有几样东西倒也没什么错,但俭朴却使我觉得非常富足。

语录二:当总统是为民众谋幸福,而不是为自己享受特权。只有每个穷人都有房住,都能吃饱肚子,我心里才踏实。

 

查看答案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 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 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 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4.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5.“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查看答案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苏代: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②蚌(bàng):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有的可产珍珠。③曝:晒(太阳)④鹬 (yù):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⑤箝(qián):通“钳”,夹住。⑥喙(huì):嘴,专指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抓获。⑧相支:相持。对峙的意思。⑨弊:通“蔽”,蒙蔽。⑩熟:周密,详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赵伐燕______                  (2)苏代为燕惠王曰______

(3)今日不______                  (4)故愿王熟之也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苏代和赵惠王的人物形象。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获得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主题归纳。

2.下面的诗句描写了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 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使我们领略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查看答案

课内外阅读训练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远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晓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 ,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潾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ao):树梢。(③《瘗(yi)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春和______

(2)心旷神______

(3)成明霞______

(4)踏危石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泉上     (《醉翁亭记》)

B. 长烟一空        食尽粟一石         (《马说》)

C. 物喜            可一战             (《曹列论战》)

D. 悠然有遗世想      水陆草木花         (《爱莲说》)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4.填空和解答。

(1)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____________一晚望月孝然祠外…___________晓起观海门日出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