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题一:暖心窝的一件事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题一:暖心窝的一件事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题二:以“团结”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暖心窝的一件事 生活就是一幅画,我们就是描绘这幅画的作者,而她,用手中的“画笔”刻画了一副简单,却能撩动人们心灵的“艺术品”——严冬里的温情。 北风呼啸着,无情的刮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家长们纷至沓来,接走了孩子,我和一个小女孩因父母迟迟未到而在干着急着,不知如何是好。我目不转睛的盯着来往的车辆,期盼能从人群中捕捉到熟悉的身影,天气愈阴冷,我俩冷得直打哆嗦,双手直搓着,期盼能得到一点温暖。在父母们对孩子的担心的话语中,小女孩突然喊了一句:“妈!”小女孩的妈妈也来接她了,急忙替她套上衣服,小女孩的妈妈望见我,拉起我的手,说道:“一起走吧,你父母还没到,就当作来我家避避寒,再这样下去,一定会感冒的。”听完这话,一股暖流传通全身,心想:我与她素不相识,为什么要这样帮助我呢?我顾不得多想,就跟着小女孩的妈妈回去。路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太冷了,接二连三地让嘴往手呼出暖气。小女孩的妈妈看见了,急忙把手中戴着的手套摘下给我戴上,我正想推辞,她阻止了我。手中暖气也渐渐有了,可我瞧见她那双手冷得直抖,我摘下手套,忙劝阻,她冲我笑了笑,说:“不要紧的,再说,你们小孩子皮肤哪有大人耐寒啊。”听完这一席话,我心中早已被小女孩的妈妈烘暖了,再冷也无法冷却那颗温暖至极的心。 小女孩的妈妈描绘的这幅画,我“收下”了,我永远不会忘记它。那位不相识的阿姨将关爱,温暖传递给了我,我将这些传递他人,他人又再度传递,这样,我们就生活在受关爱,幸福,温暖之中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作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本题属于命题作文。审题参考:关键是“你”是谁,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但必须给自己重大影响。然后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把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注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合理运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母亲的姓名

时常给家里写信,总是习惯在信封上收件人的位置写上父亲的姓名,以至天长日久,把母亲的姓名给淡漠了。前一段时间,父亲出远门,当我写完家信在信封上有些陌生地写上母亲的姓名时,忽然,我的心一阵颤动。呀!母亲的姓名好美好美。听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位青年男子看见漂亮的年轻女子时,瞳孔会放大。此时信封上母亲的姓名对于我来说,就似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轻盈地向我走来。

记忆,从心的深处层层浮起,我有些潮湿的目光,离开了这张书写过无数回父亲姓名的信封。母亲年轻过,也美丽过。

母亲慈祥的姓名上,飘满了晨起的烟雾。她常用双手轻轻向脑后捋一捋沾满露珠的鬓发,走到我的小床前,弯下腰一声接一声深情地唤我;她常伫立在家门口,迎着晨风,一句句千篇一律地叮咛我;她常一次又一次焦急地来到巷口,踮起脚跟,望断天涯地祈盼我回家。

母亲动人的姓名上,积满了子女甚至父亲的泪水。无论是怨还是悔,无论是喜还是乐,那酸甜苦辣的泪花,都别无选择地落在母亲博大宽容的姓名上。如果,泪水是苦的,它就会浸疼母亲的心;如果,泪水是甜的,它就能滋润母亲的心。

母亲勤劳的姓名上,铺满了厚厚的霜一般的目光。在灯芯捻到最小的油灯下,母亲的手仍在一片舒畅的鼾声中忙碌着,那一声声震荡夜空的钟声似乎在催促着她与时间赛跑。也许,酣睡声,是她平生最爱听的乐曲。做也做不完的家务事,就像永远也纳不完的鞋底线,悠悠长长。她从不去丈量线的里程,只知一门心思地披着月色编织。

母亲美丽的姓名,就像那把曾梳理她少女梦、洞房情的梳子。自从我们稚嫩的背影牵引走母亲的视线开始,梳子就被束之高阁了。那寄托着外祖父母良苦用心的姓名被大家淡忘了,母亲只顾百般柔情地梳理儿女黑油油的发丝。

甚至,母亲善良的姓名上,还印着父亲充血的指痕。岁月的艰辛,道路的坎坷,父亲的心在手掌举起与落下之间,就释然了。而母亲却只能捂着痛处,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将其忘却。

我把湿漉漉的视线从冥想中缓缓收回,捏紧笔管,打定主意,以后每封信的信封上,我都要写上母亲的姓名,用一声声绿色的呼唤,拂去母亲姓名上的尘埃;用一声声绿色的呼唤,唤回母亲埋藏于心底的青春。

1.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2.第三段通过哪三件事刻画母亲的“慈祥”?

3.试从文中摘写一个既写母亲辛苦又能表现母亲柔情的句子。

4.文中作者的母亲有哪些品质?

5.文章末尾画线的句子中“绿色的呼唤”是什么意思?

 

查看答案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满足母亲的意愿,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品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我”的这种品质?(任意写一处)

3.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为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我的母亲又(度)过了一个严冬。

4.文中画线的语句描写了母亲放眼小路所看到的景象。试想一下,母亲看到这些景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查看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与友_____   (2)去后_____

(3)相委而______  (4)下车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题文)班级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全班同学分为《论语》、唐诗、成语等不同的小组,阅读、收集、整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和经典论述……请你展示你收集的有关交友的名言。

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与交友有关的成语。

示例: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情同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拟一条语句对称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下材料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决不能是善的。

——朱光潜《论交友》

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斯托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我喜欢蓝色,我愿我的胸怀像蓝色的天空一样宽广;

仿句:我喜欢白色,________

我喜欢红色,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