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快乐的蒲公英 ①那天阳光明媚。路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开着黄灿灿的花...

现代文阅读

快乐的蒲公英

①那天阳光明媚。路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开着黄灿灿的花朵,给我沉重的心情带来一丝安慰。在进入村子的前 20 多公里是不通车的,只能步行,路越走越难,先前那蒲公英带来的安慰也如同杯水车薪 ,失去了功效。

②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大庙屯做小学教师后,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先去考察一下。这可是关系到我一辈子前途的大事,于是,便有了此次的出行。

③总算走到村子了,眼里看到的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鼻子闻到的都是火烧粪便的味道,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算是给这个死寂的世界敲敲门提个醒儿:我们还活着。

④这一派萧条荒凉的景象让我顿时傻了眼。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哪怕动用所有关系,也要远离这个苦海。

⑤我向一个小姑娘询问学校的位置,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放下手里的猪食桶,在袜子上抹了抹手,说她领我去,这是个大概有十来岁的孩子吧,扎着两个活泼的小辫子,脏兮兮的小脸上缀满了灿烂的微笑,一双大眼睛写满了好奇。她欢快地走在我的前边,热情地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我嗫嚅着说:“哦,没啥事, 我就想到处走走看看。”“哦……”不知道为什么她忽然间显得有些失望。

⑥到学校了,与其说那是学校,不如干脆说就是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和一个稍微大一点可以勉强当操场的院子。一根旗杆和一面有些破旧的国旗证明着这里的与众不同。

 教室里,黑板干干净净,座椅整整齐齐,窗户纤尘不染。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我问她怎么没人上课呢?“没有老师啊,大概有两个月了。老师们一个个的来了又走了。大人们说,没人愿意来我们这里当老师。”小姑娘说。

⑧“那这里怎么会这么干净呢?”“我和我那几个好友说好了的,每天都要有一个人来这里打扫卫生,我们要把这里打扫的干干净净,这样老师来了,就不会嫌弃这里脏,就会留下来了。”

 孩子的话,好似在我心里头猛地扎了一针。

 “好几次,几个淘小子在黑板上乱写乱画,我们和他们吵了很久呢,最后,到底是我们赢了。现在他们也经常来帮我们呢。”她一脸骄傲地说着,“正好今天轮到我了,您先坐着歇会儿,我要开始打扫卫生了。”

⑾我看她拿着一块抹布,开始忙碌起来,那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光芒……

 从学校回来,小姑娘在路边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朵蒲公英送给我,她说:“吹蒲公英的时候,先许一个愿,然后一口气吹下去,要把蒲公英吹得一丝不剩,愿望就会实现的。”我看她自己也折了一朵,然后很虔诚地闭上眼睛,把蒲公英缓缓地送到自己的唇边,然后“呼”地一下吹散。“您吹啊,快,赶紧许个愿。”她催促着我。

⒀我闭上眼睛,心里默念了很久,然后真的就很认真地一口气吹过去,那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像轻盈的雪花霎时间丝丝缕缕荡漾开去,小姑娘灿烂地笑着,好像每个人许下的愿望,都可以实现一样。

⒁她微笑着问我:“您许下的是什么愿望呢?”我微笑地反问她:“你呢?”她说她的愿望是来一位好老师,她想回学校上课。

 她不知道我许下的愿望是什么,其实,我许下的愿望和她有关,和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关。我的愿望是希望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像她一样快乐。我决定留下来,因为我喜欢这里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荒废之地,但依然可以很快乐。

 “你还没告诉我你的愿望呢?”小姑娘刨根问底儿。

 “我的愿望就是……”我故意卖着关子,“你能实现你的愿望。”

⒅小姑娘把我送得很远,一直到我坐上通往县城的客车。我向她挥手,大声地向她喊道:“明天,学校见,不见不散。”

⒆远处,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

(作者: 朱成玉  文章有删改)

1.文章以“快乐的蒲公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嗫嚅着说:“哦,没啥事,我就想到处走走看看。”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我看她自己也折了一朵,然后很虔诚地闭上眼睛,把蒲公英缓缓地送到自己的唇边,然后“呼”地一下吹散。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⑨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⒆段画线句“远处,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的理解。

5.文章在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1.题目用“快乐的蒲公英”,(1)借物喻人,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孩子们尽管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地方,却始终乐观向上,热情执着,渴求知识的品质,揭示了“我”最终留下当老师的原因。(2)蒲公英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3)以物为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2.(1)”嗫嚅,是“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当小姑娘询问“我”去学校的原因时,我吞吞吐吐说话有顾虑的样子,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对来此做老师的不情愿。 (2)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女孩虔诚吹送蒲公英渴望如愿的样子,表现了乡村孩子的纯真、乐观、对知识的渴望。 3.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孩子纯真的话语,引起下文“我”愿留下任教的转变。 4.环境描写;渲染了热情美好的氛围,用“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来烘托当女孩得知我要留下任教的喜悦心情和我看到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内心的希冀;同时留给读者思考与回味的空间,引人回味。 5.文章在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指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题目用“快乐的蒲公英”,借物喻人,点明主旨;揭示了“我”最终留下当老师的原因;蒲公英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学生对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句(1)中“嗫嚅”是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我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写出了“我”不情愿来这里做老师的心理。句(2)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孩虔诚吹送蒲公英的样子,表现了乡村孩子的纯真、乐观和对知识的渴望。 3.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第⑨段承接上文孩子纯真的话语,引起下文“我”愿留下任教的转变,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这一描写,烘托当女孩的喜悦心情,表现我对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的感动,引人回味。 5.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文中最初“我”不情愿去做乡村教师,后来承诺孩子来做老师,两种心理形成对比,突出了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也突出孩子们的优秀品质对“我”的影响之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中国网新闻1月25日讯(记者 张艳玲)记者从中央电视台获悉,万众瞩目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

(1)根据上面的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

(2)为配合本次活动,老师要求你在黑板上写上一句标语,要主题鲜明、有文采(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简洁。你准备写什么内容?

(3) 如果你们班也要举办一次“诗词诵读大会”,请你为这次大会设计几个环节(不得少于3个)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1)文学常识我知道:《          》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           》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2)作品内容我了【解析】
请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内容,写出作品名称。

(3)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我读过:请根据下面的人物描写片段,写出人物名字。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王勃豁达的情趣和旷达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水一方》中有这样一句吟唱:“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这是化用的《诗经·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暄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

③犹如春晚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吴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B. 作为伟大时代的共和和国公民,在改革创新中,我们应争做马前卒,杜绝马后炮。

C. 心运地自偏,我这顶楼的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

D. 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去破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