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臣本布衣,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耕于南阳______

(2)夜忧叹______

(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 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 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1.亲自早晨怠慢 2.(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躬”“慢”等字的释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读过许多描写人间至情的文章,《背影》《再塑生命的人》《爸爸的花落了》《秋天的怀念》都主要表达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情。

B. 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

D. 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先帝遗德______

(2)引喻失______

(3)以陛下______

(4)悉以______

(5)自枉屈______

(6)斟酌______

(7)咨善道______

(8)以其咎______

(9)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

(10)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

 

查看答案

给加点的字注音。

(1)中道崩______

(2)______

(3)阵和睦______

(4)以彰其______

(5)罚臧______

(6)以陛下______

(7)竭驽钝______

(8)自枉屈______

(9)咨善道______

(10)夜忧叹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