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记叙文阅读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

记叙文阅读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③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样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⑧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她家里也不宽裕。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⑪“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⑫“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⑬“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⑭“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⑮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收好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2期)

1.请你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②____→③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______ →⑤______

2.本文中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和众人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作用?

3.结合语境,赏析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老公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

(2)“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4.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我”的形象特点。

 

1.②(因怀疑)大家不再买小女孩的面包④(因牵挂小女孩)“我”了解到真相⑤“我”给小女孩留了一封信(或“我”把老公的零花钱留给小女孩) 2.对比,突出强调了老公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或突出大家对小女孩的冷漠。) 3.(1)“忙”,连忙之意,写出了老公毫不迟疑的情态,表现了他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品质。(2)“怯生生”,胆怯畏缩(担心害怕)之意,表现“我”对女孩的关心和歉疚之情,担心刺激或伤害到了她。 4.“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表明“我”戒备心强;“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表明“我”有同情心、知错能改。 【解析】 1.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通读全文可知,第③至⑧段写大家因怀疑不再买小女孩的面包;第⑨至⑭段写“我”因牵挂小女孩了解到真相;第⑮段写“我”给小女孩留了一封信。据此即可完成填空。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常见写作方法:想像、象征(托物言志)、对比、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题干中的信息“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和众人截然不同”,很明显是将“老公的态度”和“众人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强调了老公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或突出大家对小女孩的冷漠。 3.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依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分析。①“忙”字,用在这里,表现了我的丈夫想急于帮助这位小女孩的心理。②“怯生生”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反映了“我”因为伤害了小女孩的自尊心而感到内疚、担心的心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

B. 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激增的原因。

C. 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垃圾的巨大危害。

D. 第④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 高科技污染指高科技无形垃圾造成的污染。

B. 高科技垃圾全部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 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很大。

D. 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难度大,堆置影响环境,因此,人类对它束手无策。

3.本文的说明对象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农夫与行者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行者而曰/往事耳

B. 今而后耕之难也/之者不如好之者

C. 行者解衣田/庭如积水空明

D. 喘喘焉不能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非 耕 难 乃 子 之 术 误 矣 人 之 处 事 亦 然 欲 速 则 不 达 也

3.行者对于农夫“数息而后一锄”的认识先后有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饿其体肤_____

(2)人恒_____

(3)于虑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都出身贫贱,都在逆境中磨砺了品性,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 选文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文章第二段中,“国恒亡”的原因是“死于安乐”,即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

 

查看答案

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新华网2016年11月13日讯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父母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等现象,对个体而言,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对社会而言,则是巨大的潜在危机。2016年3月份以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国不满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共有902万人,其中90%以上留守儿童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删去“不要”)

B.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旨在让人们重视阅读。(删去“目的是”或“旨在”)

C. 地震之后的救灾工作千头万绪,但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是要先提供足够的避难处所来安置当地灾民。(删去“最重要的”)

D.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左右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将“繁茂”改成“繁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