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微信控”们请抬抬头 ①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

“微信控”们请抬抬头

①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但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只自顾自低着头摆弄手机,不停地微信、语音、自拍、刷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

②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可以做到及时沟通、聊天、随时发布自己的状态。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能了解亲朋好友的资讯,还能看到各种信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存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都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微信控”正是通过“晒”来让朋友们找到谈资、了解近况,得到朋友认同和关注来满足这些高层次需求。

③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实社交的“低能儿”。

④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85%到90%是因为用眼过度。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眼睛的泪膜层遭到破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干眼症。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

⑤如何才能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网络工具之所以被研发出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其次,应强制自己合理有度地使用网络工具,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周围人的面对面交流上;另外,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帮助减弱“微信控”。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微信控”有哪些危害?

3.第④段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4.近期,姐姐成了“微信控”,“晒”“刷”不断。她说:“手头工作不忙的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浏览一下微信,如果不看一眼,总觉得少点什么。”请你运用上文中的知识,分析导致姐姐如此现状的心理原因,并写一段话劝劝她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

 

1.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微信强大的吸引力,它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①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②伤害视力。 3.不能,“绝大部分”表示范围,说明不是所有的近视患者都天天接触电子产品;如果去掉,则变成所有的近视患者都天天接触电子产品,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原因:①希望用微信满足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②找到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示例:姐姐,微信是很方便、快捷,但是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的快乐是微信永远无法给予的,让我们一起放下手机,走进自然,走进人群,感受真正的生活乐趣吧!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说明文的开篇一般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先用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微信深受人们喜欢;然后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什么是“控”,什么是“微信控”。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微信强大的吸引力,它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如文章第④段出现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字直观地写出了过度依赖微信的危害之大,“85%到90%”说明微信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视力。 3.试题分析: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方法:(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如不符合实际情况等。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减弱”表示程度降低,而“消除”是使这种症状不存在。 4.试题分析:这是对说明文筛选文中信息的考查。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如可从希望用微信满足心理需求的角度,从找到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的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仝的屈服

鲍鹏山

①雷横打死了郓城县知县的相好白秀英,知县一心要雷横死,派朱仝押解雷横去州里判决。朱仝在路上私自放了雷横,自己去顶罪,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沧州牢城曾经是林冲待过的地方,我们领教了那里的黑暗和无道,但是我们不必为朱仝担心,因为朱仝碰到了一个好人,这个好人就是沧州知府。

②沧州知府见朱仝仪表不凡,面如重枣,美髯过腹,并且知道他是因为私放雷横而获罪,内心便对朱仝有了一分敬重,于是没让他去牢城营服刑受苦役,而是留在本府听候使唤。知府的亲生儿子小衙内年方四岁,生得端严美貌,也很亲近朱仝,知府便吩咐朱仝早晚抱小衙内上街玩耍。

③此时的朱仝,一心想的就是回乡,和家里的妻儿团聚,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碰到这样一个好知府,实现他的愿望应该不会等太久。

④朱仝碰到沧州知府实在是运气,但沧州知府碰到朱仝却是天大的晦气——不是朱仝会怎么样,而是朱仝有那么几个实在不怎么样的“朋友”。

⑤刚刚半个月,梁山的“朋友”来了——宋江、吴用要逼朱仝上山。在大街上,吴用、雷横稳住朱仝,而李逵则趁机抱走了小衙内,一直抱到城外树林里,在僻静无人处,一板斧把孩子的头劈作两半!

⑥朱仝在树林里找到小衙内,李逵在一边拍着腰里的板斧扬扬得意。朱仝追着李逵要拼命,追到柴进庄上。柴进告诉朱仝:“及时雨宋公明写一封密书,令吴学究、雷横、黑旋风礼请足下上山,同聚大义。因见足下推阻不从,故意教李逵杀害了小衙内,先绝了足下归路,只得上山坐把交椅。”吴用、雷横也说:“兄长,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将令,吩咐如此。”朱仝对众人说道:“若要我上山时,你只杀了黑旋风,与我出了这口气,我便罢!”李逵听了大怒道:“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朱仝怒发,又要和李逵厮并,三个又劝住了。朱仝道:“若有黑旋风时,我死也不上山去!”

⑦如果要我在梁山好汉中选一个最为正派而厚道的人,我一定选朱仝。《水浒传》中救人最多的,是朱仝;明明白白地用毁掉自己的方式去救人的,也是朱仝。《水浒传》是歌颂义气的,而论讲义气,首屈一指之人,非朱仝莫属。

⑧但是,他救过的宋江、吴用,还有雷横,是怎么报答他的呢?就是逼得他无法做人,逼得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还美其名曰报答对方!更糟糕的是,他们这样做,对一个活泼可爱的四岁孩子公平吗?对孩子的父亲,一个对朱仝颇为关照、为人颇为正派、心地颇为善良的地方官员——沧州知府公正吗?后来沧州知府亲自到城外树林中来看儿子的尸首,痛哭不已,备办棺木烧化。这是何等的人间惨剧!

⑨这出惨剧的导演是宋江,副导演是吴用,而主演则是李逵。

⑩朱仝说,若有李逵在山上,他死也不上山去。他真正想说的,难道不是:宋江、吴用的梁山,他死也不愿意去!但是,确实如宋江和吴用设计的,此时的朱仝,除了上梁山,还真是无路可走了。朱仝放过追罪宋江、吴用,他已经在自欺欺人,已经在内心屈服了。是的,他上梁山了。他屈服了。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事件。它照出了梁山阴暗的一面,残忍的一面。

⑪有意思的是,朱仝上山以后,根本就没有向宋江问起这件事。不必问,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一个无路可走的人,已经没有问责别人的资本,也没有了问责别人的心气。

⑫马幼垣先生说,朱仝上梁山后,把这一切都宽恕了。说他是“唯大智慧能饶恕,独仁厚能刚大”(《水浒人物之最》)。我则认为,朱仝未必有这么高的精神境界,他只是有着无法言说的忧伤与无奈罢了。

1.通读全文,说说朱仝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第④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文章第⑩段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朱仝放过追罪宋江、吴用,他已经在自欺欺人,已经在内心屈服了。

(2)它照出了梁山阴暗的一面,残忍的一面。

4.宋江等人设了怎样的计策,使得朱仝上了梁山?

 

查看答案

仔细阅读下面图片和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空巢青年图鉴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他们很多人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8点,戴上耳机,冲入城市的早高峰;晚上7点,结束一天工作后回家刷淘宝,买服饰,买零食。他们在网上发技能分享帖,与人分享自己的手艺,但他们只愿意“宅”在家里与他人进行网络沟通,很少与人面对面交流。

(1)请你从上面三幅图中概括出两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明的哥哥是个典型的“空巢青年”,妈妈很担忧。请你代李明给哥哥写一封短信(只写正文,60字左右),向哥哥提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

5月4日下午,淮扬中学“品读经典,放飞青春”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根据参赛作品的内容,比赛分为“传承”“跨越”“展望”三个篇章。形式包括学生朗诵、师生合诵等。共22个参赛节目和2个表演节目。比赛节目精彩纷呈,师生合作的朗诵《相信未来》获得“最佳风采奖”。本次比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部分学生家长应邀观看了比赛。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成功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有许多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会得到读者更多的青睐,请从下面几个英雄人物中选出一个,介绍其性格特征并写出与其相关的两个典型的情节。

①鲁智深(《水浒传》) ②孙悟空(《西游记》)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朝暮之景变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在抒发作者内心愁情时,常常会写到日落的景象。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写出了暮云渐起,夕阳西落时,骤起的凉风勾起了诗人无限的羁旅与怀古之情;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寒林日暮时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也暗示了贾谊当时的处境和李唐王朝危殆的形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