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用语讲究谦辞敬语,如问人年龄说“贵...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用语讲究谦辞敬语,如问人年龄说“贵庚”,问人姓氏说“贵姓”,赞人见解说“高见”等。

B. 古代书信有很多叫法,如“书札、尺牍、尺翰”等,有时也称“帖”。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D. 古人常用地名、官名等作名,如韩朝宗做过荆州长史,故又称韩荆州。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以及文化知识的掌握。“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C项有误,李白有“诗仙”之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一项是(  )

①此时此刻,长安街上,三军列阵,铁甲生辉,万名官兵正等待三军统帅习主席的检阅。

②生死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砥柱中流,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③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东方古国,屡遭蹂躏,泱泱中华,无战不败。一九三一,日寇再犯,城乡焦土,遍地狼烟,同胞蒙难,民族危亡。

④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一座拥有三千零六十年历史的城市。迎来特别的一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⑤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人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经此一战,中华民族,尽雪前耻,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⑥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①③②⑥⑤

C. ⑤①②⑥④③    D. ③⑥④⑤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邵阳市电力公司提前“热身”,未雨绸缪做好全市春节保电工作。

B. 在诉说着他和这些“宠物”的情缘时,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不可名状的幸福。

C. 他的钱已经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D. 科技新产品展示会上各种新奇的高科技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lìng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shèn思。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巧言lìng____色    shèn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_____    东____

(3)“延”第二笔笔画名称是____。“难辞其咎”中的“咎”的意思是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一)话题作文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梦想到成功,是执着缩短了距离;善良与丑恶,是信念拉长了距离……这就是美妙得让人着迷,神奇得令人深思的“距离”。

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全命题作文

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发现希望,感受温情,获得成长……总有东风为我们而来。

请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信阅读被首次纳入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用途

聊天、查看朋

友圈中的朋

友状态

阅读

新闻

阅读朋友

圈中分享

的文章

阅读公共

订阅号发

布的文章

微信

支付

在公众号上

进行订票、打

车等

人数比例

80%

72.9%

67.1%

20.9%

15.3%

7.0%

 

材料二: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研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内容以快、精、短为特点,并呈现了短视频、纯干货、附带背景音乐等不拘一格、多元化呈现方式的格局。整体而言,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依旧是主体。

材料三: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认为,儿童阅读、学术阅读和经典阅读还是应该坚持纸质书。微信主要功能是娱乐、浏览,主张儿童阅读不要从微信阅读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微信阅读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纸质书阅读才能让孩子不受干扰,一面看,一面思考。

1.从材料一中,你看出时至今日微信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的特点。

3.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