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家乡雨 安 谅 我不习惯带伞,嫌烦,嫌多余,所以小时候上学,淋雨就成为常规的节目...

家乡雨

安 谅

我不习惯带伞,嫌烦,嫌多余,所以小时候上学,淋雨就成为常规的节目,时时上演。衣衫湿透,犹如落汤鸡一般,时常引发感冒,大人叱责,同学嘲笑,自己依然我行我素。工作之后,也不带伞。因为我早上基本不听天气预报,对天气变化似乎相当迟钝。对雨季来与不来,也并不在乎,你要来就来吧,我以不变应万变,这雨砸在头上也不会砸出窟窿来,也就更加淡然视之。何况在雨中尽情地嬉戏,也是充满乐趣的。还写过几首南方雨季的诗,把故乡的雨说得温柔缠绵,把淋雨也作为一大享受。

后来也开始躲闪雨水了。还是青春期时就发现前额的头发日渐稀少,就怀疑自己太不把头发乃至自己当一回事了,这雨也许是掉发的一大缘由。何况,报刊连篇累牍地介绍,这工业城市的雨,并不澄澈洁净,有的还含有某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酸雨了。这雨倾盆而下,断不会有人在雨中漫步,胜似闲庭信步了。

南方的雨,上海的雨,也真够绵密的。梅雨季节,身子老是有湿漉漉的感觉,雨伞也遮挡不住细雨纷扬。有一阵子是骑自行车上班的,那雨披裹在身上,像被包粽子似的,那雨帽还禁不住风的挑拨,时不时地掀开以示罢工了,感觉很是不爽。但还是想抵挡这雨的侵扰,头发凌乱了,衣服湿透了,脸上也是水迹斑斑,这模样还是有损自己形象的。后来有车了,避开了不少风雨。当然,很多时候,还是有点厌烦这突如其来,频频造访的雨。模糊了视线,泥泞了道路,冷不丁打湿了衣履,还裹挟了一阵凉意。雨,终是太多了,也迷蒙了天空,曾有过的诗意,也逐渐淡去。

到了大西北,到了南疆,并且工作生活了几年之后,领略了这里的干燥缺雨,忽然就生发了另一种感受。

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一场豪雨。上海一天的雨水就几乎是南疆一年的降雨量了!也见识过雨滴。那是在公路上疾驰。还没听到什么动静,就听当地司机说,看,下雨了!在他的指点下,才发现车窗挡风玻璃上散落着几滴雨珠,混浊黏稠。紧接着,又看见几滴弱弱地飘打在窗玻璃上,怯怯的,像一只只懦弱的小昆虫。后来也看见过雨势稍微强盛些的,密密匝匝地从天而降,但很是短暂,飘落的雨,沉没在虚土里,若有若无,显得孱弱而又委顿。

2011年4月29日,我在喀什的泽普县城,忽然尘沙漫卷,当空旋舞,渐渐地天地昏黄起来,那画面的底色像是泛黄的老照片,街上人车稀落,只能裹着面纱戴着口罩出行。不出几分钟,身上落满粉尘。临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肆虐从来都是平常事。令人稀奇的是,一场阵雨紧随而来,大地响起了啪嗒啪嗒的声响,清脆悦耳,像是谁在弹奏一支什么玄秘的乐曲。那雨滴,比鹌鹑蛋大,打在地上,也像一颗颗鹌鹑蛋迸裂,混浊的液体花瓣一样绽放。这雨水在我眼里就像是英雄捐躯,用生命裹挟了尘土,使这天空复原了清纯。

那天南疆的日志,沙尘暴昏黄了纸页。像一只巨大的茧,密封了整个世界。雨,那轻灵的雨,在深夜也突然来临。以她透明的身躯,舍生取义。裹挟着猖狂的尘土,坠落,毫不犹豫。翌日,一个阳光的日子。破茧而出,仿佛凤凰涅槃。我想追寻这一场雨,但她已幻化成一种传奇。

这是一场壮观绚丽的雨,但实属罕见,雨本身就是稀罕客,豪雨也更难得。即便有一种磅礴气势,人置身其间,也是不堪忍受的。

于是我十分想念家乡的雨了。

南方的家乡的雨,春天,多半是淅淅沥沥的。飘洒在身上,有春天回归、大地回暖的感觉,舔一舔,也有些微甜润。而夏天,雨经常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晶亮清澈,对炎热一阵鞭打,酷暑多少退却了几分。那种凉爽清冽是难以忘怀的。

一夜,故乡的雨淋湿了我的梦,也添加了我的相思。星夜和星辰都被雨水洗白洗亮了。

但白天我能有一种期冀吗?是的,想在喀什,淋一场家乡的骤雨,这一次我不会撒腿就跑。让暴雨从头浇下,浇出我欲望的轮廓,瞬间释放一个游子的鲜亮。南方的雨季里,有来自天朝的诏书,要让戈壁变成一片雨巷。那飘渺中,还会走出一株株的丁香。就让我自告奋勇,作一回喀什的舞者。在雨中湿漉漉地飞

后来终于有机会回家乡,一出机场就被湿润紧紧相拥了。深秋的雨,也在与树叶相嬉戏着飘落,抚摸着我的脸庞,扑打在我的衣裳。虽有一种萧瑟之意,但我仍感觉心旷神怡,温馨氤氲。

我迎了上去。没有打伞,自然也不用雨披。

1.结合选文,说说“我”对家乡的雨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2.结合选文说说家乡雨与南疆的雨有什么不同。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那天南疆的日志,沙尘暴昏黄了纸页。像一只巨大的茧,密封了整个世界。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谈选文末段的作用。

 

1. 起初漠然置之,后因掉发开始躲闪;梅雨季节,又对绵密频繁的雨产生了厌烦;到了新疆工作生活后又开始想念家乡雨,最后回到家乡与雨紧紧相抱。 2. 家乡雨:绵密、多、晶莹清澈。新疆的雨: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一场豪雨,若有若无,混浊黏稠。 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南疆的沙尘暴比作巨大的茧,生动形象地写出沙尘暴天气的恶劣,同时“昏黄”和“密封”两个词语也表现了“沙尘暴”的严重,突出了雨的可贵。 4. 内容上:写自己回到家乡,拥抱家乡的雨,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与亲近之感。结构上:首尾照应,都描写“我”没有有打伞在雨中感受的情景,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解析】 1.分析人物的态度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态度,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态度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此题起初“时常引发感冒,大人叱责,同学嘲笑”,因而采取了漠然置之的态度。“梅雨季节,身子老是有湿漉漉的感觉,雨伞也遮挡不住细雨纷扬”因而对雨产生了厌烦情绪。到了新疆工作生活后开始想念家乡的雨,直至“后来终于有机会回家乡,一出机场就被湿润紧紧相拥了”。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2.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家乡的雨,可提取“南方的家乡的雨,春天,多半是淅淅沥沥的。飘洒在身上,有春天回归、大地回暖的感觉,舔一舔,也有些微甜润。而夏天,雨经常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晶亮清澈,对炎热一阵鞭打,酷暑多少退却了几分。那种凉爽清冽是难以忘怀的”中的相关词语作答。而新疆的雨可提取“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一场豪雨”“我想追寻这一场雨,但她已幻化成一种传奇”等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沙尘暴昏黄了纸页。像一只巨大的茧,密封了整个世界”运用典型的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沙尘暴天气的恶劣状态外,还要答出雨的稀少可贵。 4.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内容上: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与亲近之情(中心)。结构上: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同学们,学习了《雨的四季》,你一定熟悉了雨那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请你参加“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相关的练习。

(1)(导入“雨诉说”)假如你是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的诉说”这一话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雨词汇”)自古以来,因为雨常见,所以在文字中总能见到它的身影。请摘录连续的两句含“雨”字的诗句,两个含“雨”字的成语、俗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诗句:_____

b.成语:_____

c.俗语:_____

(3)(说说“雨功过”)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利与弊总是密切关联的。自然界的雨也是如此,它有时温柔多情,有时狂暴肆虐;有时文静如女孩,有时剽悍如野马。有了雨,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瑰丽多彩;有了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滋润甘甜。班级同学针对雨的利与弊展开辩论,你赞成哪一方观点?请写出理由。

正方观点:雨的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雨的弊大于利。

_____方,理由:_____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本体:_____。喻体:_____

(2)暑气被一层绿的海绵吸收着。

本体:_____。喻体:_____

(3)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本体:_____。喻体:_____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_____

(2)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_____(3)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_____

(4)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风啊!_____

 

查看答案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1)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旷。_____

(2)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侍着雨点。_____

(3)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_____

(4)在冬日灰濛濛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下面每一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在后面的括号里。

(1)花苞   睫毛   萌发   骄媚_____

(2)浇罐   干涩   铃铛   化妆_____

(3)粗旷   造访   端庄   草垛_____

(4)衣裳   屋檐   凄冷   资容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