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文中是怎样写西湖雪景的?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哪句话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1.①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②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超凡脱俗),为下文做铺垫。 3.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孤高自赏的情怀。 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先要找到描写雪景的句子,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然后抓住“怎样”来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先交代未游西湖时的天气状况,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这里应理解衬托的特点和作用。一个“独”字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漂泊无根的孤独、茫然无奈的伤感和孤芳自赏的情怀,在这里能衬托出环境的幽静、空旷,更能衬托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痴”,为作者“痴”找到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感染了舟子,让他若有所思。 4.考查对关键字的理解。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突出景奇在“万籁俱寂”;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突出景奇在“天地一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景奇在“万物渺小”。“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住西湖

古义:______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而别

古义:______

今义:白色

 

查看答案

(题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        绝:______

(2)日更(gēng)定矣:  是:______

(3)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______  更: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______  崇______  ______  ______  正______  ______

______  长______  ______  雾______  铺______  沆砀______

 

查看答案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

2.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的含义是什么?

6.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7.“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的原因是什么?

8.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什么?

9.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10.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

11.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_____________

12.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课”,这对表达文章的主题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把字帖想象成“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有力地烘托出教室里的_____气氛。

3.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

4.“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一细节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5.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细节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6.同样是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为什么说“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都挺容易,挺容易”?

7.画线句中“恨不得”“一下子”两词有什么表达作用?将句子的“塞”改为“装”或“放”行不行?为什么?

8.“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金甲虫飞进来”这两个细节意在渲染______________

9.“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一句中加点的“监狱”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并请说说这个句子的含义。

10.读了本文你应该深深地被法国人民的爱国感情所感染,请你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爱国人士的动人故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