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你留意过自己的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

你留意过自己的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

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景物描写要生动,描写时融入自己的情感;(2)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3)不得抄袭。

 

窗外 大概是因为临近学期末了,这几天的作业特别多,这个周末也不例外。我把头埋在书堆中赶着作业,心想:这个周末大概又要这样度过了…… 外面寒风呼啸着,窗户关得紧紧的,但那风似乎漏了进来,吹乱了我的心思。一阵凉意袭了上来,我浑身上下打了个寒颤。大概是因为坐得久了,手和脚都快僵住了,于是我把手缩进了棉袖管里。窗外,藤架上的茎蔓随着风飘舞起来,连高大的桂花树也在轻微摇晃着。“老天也太不给情面了,这样就算我做完了作业也不能出去玩。”我不禁埋怨道,“要是春天早点来该多好啊!”就在那对春天的无限憧憬中,我回想着:春天,阳光,草地,嬉戏,伙伴,欢欢…… 欢欢是一条纯种的苏格兰牧羊犬,他那华美的金色皮毛和脖子那儿一圈雪白的颈毛就像是一件尊贵的皇袍,而他就像一位王子。可他却还是一个孩子,成天想要到外面去玩耍,如果不应了他,还会闹脾气。而我也会尽量抽出时间陪他玩。我想起了他在窗外自由地奔跑的身影,想起了那与他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就在去年春天,憋了一个冬天的欢欢终于有机会能到外头野一圈了。他感到分外的激动。一开门,他就冲上了一个小土丘,上面已稀稀疏疏得长出了一些青草,土也解了冻,脚踩着软软的,很舒服。当他撒开腿,奔跑起来的时候,初春温暖的阳光就照在他身上,闪耀出金色的光芒。我也会追着他跑上几圈,暖一暖身子。欢欢很调皮,他来到了我跟前,示意让我去抓他。他天生矫健灵活,我自然是抓不住他的。“啊!”我又扑了一个空,趴在了地上,阳光使泥土变得温暖松软,感觉就像是扑在了棉被上,一点都不疼。我笑着责备自己的笨拙,一旁的欢欢看着我,也咧开了嘴。他似乎在笑:笑我笨手笨脚;笑,这茵茵青草;笑,这灿烂阳光;笑,这盎然春意;笑,那片自由的天空。 这块被我和欢欢视为天堂一般的乐园就在窗外,只是它被秋姑娘用凉风刷成了枯黄色,不再是那充满生机,让人感到快乐的绿色了。自从欢欢走失了之后,渐渐地,我似乎不再留恋窗外了。因为那值得留恋的窗外已存入心里,任我回忆品味了。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难度较大。我们可以有两种立意,一个是窗外的原义,另一个是窗外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即外面的生活。可以写窗外的景物,表现窗外一年四季的变迁;也可以写窗外发生的事件,折射出某种深刻的社会现象或是道理来。无论写景还是叙事,总是离不开细节描写。写景中的细节描写是为了突出景物的某种特点,记叙中的细节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某种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③盖:车盖。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④挂进贤冠:挂,摘掉。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道.此入玉河

(2)去.桥可三里

(3)大可七八围许.

(4)思立亦以为然.

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

大可七八围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

(3)蝉吟鹤                (4)徒语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

(3)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

(4)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

(4)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