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B. 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C. 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D. 未若柳絮风起(因为)

 

D 【解析】 考查文言词语的义项。D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因:趁、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_____ 雪______ _____

_____  无_____   王_____

 

查看答案

你有特别崇拜的人吗?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那样的现当代伟人,还是李白、孙权那样的历史人物?是歌星、影星、球星,还是小王子、哈利·波特?或者只是你身边的某个人,他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让你心生敬意?

请以“我的偶像”为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600字左右。

要求:①言之有物,情感真挚。要写出人物的精神。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甲)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象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象,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乙)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1.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的“竟”都含有__________的意思,甲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__之情,乙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之情。

2.文章①~⑧段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从不同角度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的第⑨段有何作用?

4.结合文本谈谈你能从季羡林先生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

(2)蒙始就学______

(3)鲁肃过寻阳______

(4)与蒙论议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