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不亦__________  温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可以一战    C. 可以调素琴    D. 皆以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1.wǎngdài 2.愉快学过(旧)的知识 3.B 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其中“罔”读作“wǎng”,“怠”读作“dài”。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说”是通假字,通“悦”,愉快的意思。 3.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是“凭借”的意思。A项“以”是“因为”的意思;B项“以”是“凭借”的意思;C项“以”是“来”的意思;D项“以”是“认为”的意思。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知:知道、了解。之:代词。知:通“智”,聪明、智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广告陷阱。

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俗语,取其谐音换新意,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A.淋浴器——随心所浴(   )

B.咳嗽药——咳不容缓(   )

C.洗衣机——爱不湿手(   )

D.蚊香——默默无蚊(     )

(3)赏评广告。

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

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 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

(3)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填空。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____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这四篇作品不属于该散文集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5.12”防震疏散演练中,九(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C.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D.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 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 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D.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